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钼靶及超声征象和免疫组化测定乳腺癌癌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C-erbB-2因子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在影像学的基础上,判断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方法:收集乳腺癌病例100例,术前均行钼靶及超声检查,分别记录每例病灶的基本征象:钼靶中肿块、毛刺、病变区密度、结构扭曲;超声检查中肿块直径、毛刺、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血流。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测定癌细胞ER、PR及C-erbB-2因子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钼靶检查中发现有肿块组PR表达阳性率小于无肿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边缘毛刺组ER、PR表达阳性率大于无毛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结构扭曲组C-erbB-2表达阳性率大于无钙化组、无结构扭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区高密度和结构扭曲ER、PR阳性表达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发现ER、PR、C-erbB-2的表达与肿块直径无关(P>0.05);肿块边缘毛刺组ER表达阳性率大于无毛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组C-erbB-2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组,ER表达阳性率低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富血供组C-erbB-2表达阳性率大于乏血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乳腺癌的各组钼靶、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乳腺癌的影像表现(钼靶、超声)与肿瘤分子水平相结合,从影像学角度判断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从而拓宽了影像学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