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化速率快速增长,近几十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翻了好几翻,截止2016年,全国平均城镇化率已达57.35%,城镇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农村人口数量的一半,我国城镇化发展已步入了新纪元。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党和领导人以基于我国城镇化现状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其核心内涵是围绕人和生态展开。水利风景区是以水资源保护和水利工程综合利用为主体,集水利、生态保护、旅游和科普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风景区,在环境、生态、经济、文化上均能发挥重要作用。据文献显示,截至2016年通过审批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省级水利风景区中,有三分之一的水利风景区空间与城镇及乡村有交集。其中以河流为依托的自然河湖型和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与城镇化的建设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笔者以空间上与城镇密切相关的水利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型城镇化对其的诉求,并以此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论文主体研究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对水利风景区和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了解二者的概念、相关理论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和水利风景区发展现状;其次结合多个水利风景区案例,分析水利风景区资源特征和对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机制,提出新型城镇化对水利风景区诉求;最后基于其诉求,分别在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弘扬、滨水开放空间、生态旅游发展四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并以登封市少林河水利风景区作为具体实例,验证策略的可行性。文章主要结论如下:一、水利风景区具有生态、文化、社会、经济功能效益。水利风景区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起到的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镇文化特色、完善城镇功能、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等作用。二、水利风景区与新型城镇化二者在生态、文化、社会、经济方面的建设内容具有高度的统一,新型城镇化对水利风景区的诉求包含成为其生态修复的主要媒介、文化弘扬的重要载体、宜居环境的关键部分、旅游产业的核心成分四大内容。三、基于水利风景区的内容、功能、资源等特征,水利风景区可通过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保护、恢复生物栖息地促进美好人居环境的建设,通过提升水利文化、建设文化载体、文化景观来实现文化的弘扬创新,通过滨水空间建设防洪、游憩、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通过景区品牌建设、增加旅游项目、完善服务质量、提高设施利用率来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从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