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婚姻礼仪中民间信仰的家庭代际传递研究——以福建省溪南镇的数据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r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分散性宗教,是中国农村家庭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以家庭为中心,完成了有关于生、婚、祭、丧的各种宗教仪式,当我们思考农村民间信仰世代发展存续的背后逻辑时,不难发觉家庭代际传递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来自“非制度化”家庭的“耳濡目染”可能正是民间信仰得以传承不替的本质根源。关注民间信仰代际传递问题,有助于把握农村民间信仰空间的再造路径,对于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福建农村地区婚姻礼仪程序、内容的普遍设置及其背后理念、意涵的理解和体悟,本研究勾勒出当前农村地区包含祭祀、禁忌、辟邪和巫术四种类型的婚姻礼仪民间信仰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在福建农村地区的实地调查数据,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信仰知识、信仰信念和仪式参与三维度考察了农村婚姻礼仪中民间信仰的家庭代际传递过程,借此透视民间信仰发展存续的微观基础,主要得出以下三方面结论:  (1)在农村家庭,婚姻礼仪中的民间信仰知识、信仰信念和仪式参与均存在代际传递效应,子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父母的婚姻礼仪民间信仰。具而言之,婚姻礼仪中民间信仰的家庭代际传递存在两种路径:一是相同信仰维度的代际传递,父母的婚姻礼仪民间信仰知识、信仰信念和仪式参与均能够直接预测子女婚姻礼仪民间信仰的相应维度;二是不同信仰维度的代际传递,父母的婚姻礼仪民间信仰信念能够直接预测子女的婚姻礼仪民间信仰知识和仪式参与,而父母婚姻礼仪民间信仰知识和仪式参与并不能直接预测子女的其他信仰维度。因此,那些具有较高婚姻礼仪民间信仰虔诚度的父母更能够发挥对子女婚姻礼仪民间信仰的全面形塑作用。  (2)信仰知识和信仰信念的代际传递过程受到亲子关系以及子女择偶态度和职业状况的影响,而仪式参与的代际传递较为稳定,父母对子女婚姻礼仪民间信仰仪式参与的影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在中国农村家庭中,父母对于子女婚姻礼仪民间信仰的仪式参与保有极大的控制权,积极参与仪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家庭成员应尽的宗教责任与义务。  (3)婚姻礼仪中民间信仰的家庭代际传递受到性别的调节影响。首先,在父母信仰知识影响子女信仰知识以及父母信仰信念影响子女信仰信念的代际传递路径上,父亲比母亲发挥了更大作用,“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权力分配模式并没有削弱父亲在信仰知识和信仰信念代际传递上所发挥的作用。在中国社会,父亲作为男性所负担的祭祀等家族宗教责任及其在家庭权力结构中的优势地位仍可能强化子女对其信仰知识的学习以及信仰信念的内化。其次,在父母信仰知识影响子女信仰信念以及父母仪式参与影响子女仪式参与的代际传递路径上,父母对女儿的影响要大于对儿子的影响。这与婚姻礼仪的特殊性质不无关系,在婚姻礼仪中,相较于新郎,新娘始终处于仪式中心,被认为是富有威力并具有潜在危险的角色,不得不接受别人施之于其身的种种限制和仪式化的行为。  综上所述,家庭可以看作是民间信仰代际传递所依赖的“非制度化”机构,是民间信仰存续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
其他文献
该文分析了EPC建设模式的特点,指出重庆南彭冻库EPC项目所面临的问题,并以该项目的 结构工程设计为例,从工程建设周期、工程造价、建设流程的简便性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对比、分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中国的农村地区家庭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现有的老年人养老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越两国的关系正常化并不断好转,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交往上的日益频繁,中越边民相互通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中越跨国婚姻子女的身份认同问题受
截污主干管是用平行并靠近河道岸边线的污水管,将排水区域内所有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的干管或支管截流,使污水沿该干管汇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该文总结了在贵州鱼梁河截污
工程项目冲突亟需得到工程业界与学术界的重视,由唐冰松撰写并出版的《工程项目冲突管理》一书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面世的.全书以业主方、监理方和承包方为切入点,以项目全
【摘 要】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人才需求,介绍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探讨“一带一路”战略下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 人才需求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038-02  “一带一路”是
本文是在山东武城调研的数据支撑之下,结合社会学相关理论,从家庭变迁视角出发研究影响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因素,从空间视角出发研究影响子女赡养行为的因素,并重点关注农村老年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