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了,近年来,AD的免疫炎症学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雷公藤内酯醇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大量的研究表明,雷公藤内酯醇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我们的前期工作也显示,雷公藤内酯醇可以缓解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退化。树突棘的主要细胞骨架成分是肌动蛋白,树突棘形态的改变是通过树突棘内肌动蛋白的重排而实现的。肌动蛋白的重排主要受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的调节,发育调节脑蛋白(developmentally regulated brainprotein,drebrin)和丝切蛋白(cofilin)是调节树突棘形态的两个主要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本实验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drebrin和cofilin表达的影响,从树突棘结构重塑的角度来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AD的作用机制。方法:1、45只SD雄性大鼠等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用药组。大鼠右侧海马内一次性注射凝聚态Aβ1-40设为模型组,大鼠右侧海马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设为对照组,用药组大鼠在右侧海马注射凝聚态Aβ1-40后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0.4mg kg-1,共15d。2、Golgi染色用于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的变化。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于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drebrin和cofilin表达的变化。4、RT-PCR用于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drebrin mRNA和cofilin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Golgi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数量多而密集,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用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2、drebr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drebri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平均光密度明显降低(P<0.01);用药组大鼠海马drebri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用药组大鼠海马drebri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较模型组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cofil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ofili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平均光密度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大鼠海马cofili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平均光密度明显下降(P<0.01)。4、drebrin RT-PCR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drebrin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用药组大鼠海马drebrin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5、cofilin RT-PCR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ofilin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用药组大鼠海马cofilin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增加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drebrin的表达,抑制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cofilin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