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传统发酵剂进行了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并研究了其中优势菌群的生长性状及发酵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⑴结合平板划线及形态观察,分离纯化得到了1株酵母菌和31株乳酸菌;结合乳酸菌的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RNA比对结果,将乳杆菌属中的17株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将菌株281鉴定为瑞士乳杆菌;菌株R9为耐久肠球菌,菌株R1、R3、R6、R7为粪肠球菌,菌株R2、R4、R5、R8、R10、R11为乳酸乳球菌;利用18S rRNA比对,结果表明得到的酵母菌为东方伊萨酵母,这在发酵乳中罕见报道。
⑵研究了20株乳杆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MRS液培养基中培养24h的菌体浓度变化及其培养液的pH值变化;研究了20株乳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壁微球菌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20株乳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Z43、Z22、Z21菌株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能力较为突出,Z21、Z13菌株抑制溶壁微球菌生长的能力较为突出;VP反应的结果表明能够产生双乙酰的菌株为Z22、Z23、Z31、Z42、Z54、Z72、Z81;耐酸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Z13和Z55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
⑶通过对传统发醇剂及其内部乳杆菌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类开菲尔粒在37℃培养时,菌体生长最为旺盛,10 h后即凝乳,24 h后即可使发酵乳的pH值降至4左右,30 h后pH值较为稳定。其发酵实验的结果表明,在发酵初期,牛乳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会略微减少,随后呈上升趋势。分离得到的20株乳杆菌中,被鉴定为瑞土乳杆菌的Z81菌株具有较高的蛋白酶活性,该酶被定位为胞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