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子休眠对植物个体的生存、延续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非正常休眠也会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因此,解除种子休眠的技术一直是种子生理研究及农作物栽培所关注的问题。目前,解除种子的休眠主要方法有机械破坏、层积处理、物理处理(射线,干热等)、化学处理、引发处理等。托鲁巴姆是茄子的优良嫁接砧木,嫁接后与接穗亲和力好、生长势强,具有高度的抗逆性。但其种子粒极小,千粒重仅为1.00 g,种子成熟后具有极强的休眠性,发芽困难,因此,需要对其促进萌发技术进行研究。本试验以托鲁巴姆种子为试验材料,用化学试剂引发、外源赤霉素引发和吸湿-预萌发-回干处理等技术对其种子进行了处理,研究了引发技术对其种子休眠的影响,筛选出促进其种子萌发的引发技术,同时,对促进萌发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托鲁巴姆发种子芽率的统计时间为第20天。化学试剂对托鲁巴姆种子有引发效果。0.50%的NaNO3和K3PO4溶液的引发处理能显著提高发芽指数和发芽率,0.50%的MnCl2溶液的引发处理能显著提高发芽指数,但对发芽率无影响;300 mg/kg赤霉素处理使托鲁巴姆种子的萌发能力能得到显著的提高。2.完善了一种新的种子促萌技术,即吸湿-预萌发-回干技术。经吸湿,再经6天预萌发处理,然后回干可显著提高托鲁巴姆种子发芽指数和发芽率。经过该技术处理后的种子促萌效果在室温条件下可保持2个月,在低温条件下可保持9个月。3.吸湿-预萌发-回干处理,可使托鲁巴姆种子的浸出液电导率值降低,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减少,种子的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和粗脂肪含量升高,但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处理能显著提高托鲁巴姆种子的α-淀粉酶、β-淀粉酶、SOD和CAT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