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对多产品企业出口转换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N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价格机制,作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局面的重要指标,其也是有效校正国内外发展不平衡和推动出口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此后人民币汇率便开始进入稳步升值通道。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测算,截至2014年末,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相比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时分别累计升值40.5%和51%。  但是出口贸易增速并没有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放缓,这与以往的经济直觉相悖。基于挪威克朗大幅升值的事实研究发现:实际汇率升值反而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那么企业的生产率来自何处呢?基于多产品企业假定的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有益补充。在汇率制度改革冲击下,多产品企业可以围绕其核心竞争力优化产品组合,进而可以引导经济资源在企业内各产品间实现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率。  本文借鉴当地分销成本的建模思想,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扩展至多产品出口企业情形,从理论上分析企业异质性和产品异质性如何影响汇率和多产品企业出口转换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人民币升值会提高生产率门槛,因此多产品企业会停止出口边缘产品,从而缩减其最优出口产品种类。  接着,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人民币升值将如何影响多产品企业的出口转换行为。本文将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转换行为分解为新增产品种类、消失产品种类、产品转换以及产品种类四个变量,然后以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为自然实验,构建净汇率风险(net currency exposure)以识别汇率制度改革冲击下的处理组和控制组,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论证人民币升值将如何影响多产品企业出口转换行为。实证结果发现:  人民币汇率升值显著抑制了中国多产品企业的出口转换行为。在冲击前后,净汇率风险高的企业相对于净汇率风险低的企业,出口产品种类减少0.270个单位,出口产品转换减少0.346个单位,其中产品转换的减少主要源自于企业减少了新增产品种类(降低0.285个单位),而消失产品种类对汇率制度改革冲击的反应并不显著。作为稳健性检验,本文首先检验了组别的共同趋势以及政策冲击的外生性,以确保双重差分法的应用符合其前提假设;其次,为了避免主观选取控制变量对结果的人为干扰,同时也是基于双重差分法政策冲击外生的前提假定,本文删除了一系列控制变量,其结果依然稳健。最后,本文重新设定分组基期以剥离贸易自由化的滞后效应,并且可以避免单次分组带来的偶然性;进一步地,基于连续分组的分析结果也印证了前面的结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具有优胜劣汰的调节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多产品企业内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对正寻求外贸结构升级的中国而言,政策部门应当充分重视汇率制度改革下企业内部的出口微观产品优化配置问题。
其他文献
在贸易与环境关系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背景下,无论是WTO与贸易相关的环境措施,还是多边环境协定与环境相关的贸易措施,它们都有一个主要的载体,那就是绿色壁垒。近年来,发
偷逃税行为不仅严重地侵蚀了我国的税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而且破坏了我国税制的公平性,现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本文对影响人们偷逃税的因素作了一个初步的探讨。首先,借鉴相关理论对我国纳税人的纳税决策进行理论分析,主要运用预期效用理论、期望理论和社会比较与公平理论对影响人们纳税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在一个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人们纳税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一个公平的税制环境里,人们的
多元化金融控股集团是指处于共同控制之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实体组成的至少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金融服务的企业集团。金融控股集团是跨国金融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它的产生得益
本文是一篇研究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问题的论文。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主要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十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112家城市商业银行构成。作为第三阵营的城市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