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陇东环县油区长8油藏属低孔低渗储集层,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研究和有利区的预测,可为油田开发提高效率、缩短见效周期。本论文首先通过开展文献调研、梳理了储集层特征研究及有利区预测方法,其次,结合地质资料、岩心资料、测井资料、试油等资料开展了研究区地层划分与对比、储集层微构造特征研究、砂体展布与沉积相特征研究、储集层特征与非均质性特征研究、储集层参数展布特征研究,最后开展了有利区预测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长8岩层划分为长81、长82两个小层,其中长81分为:长811、长812、长813,长82分为:长821、长822、长823。;研究区长8各油组属于西倾单斜构造,发育有小型鼻状隆起,并且在不同层位上这种鼻状构造具有继承性,但是下层的构造变化幅度较大;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要沉积相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提和水下分流间湾沉积,主要受西部和西南部的两个物源区形成的碎屑沉积体的影响,长8的储集层和油气分布受浅水三角洲内前缘沉积影响,呈由南西向北东方向的条带状分布;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石英、岩屑的比例接近于1:1:1,储集层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晶间孔、微裂隙;长812储集层孔隙度分布范围主要在4.5%~15.6%,平均8.9%;长812储集层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3.4×10-3μm2,平均在0.7×10-3μm2;研究区长8储集层渗透率与孔隙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渗透率的平面展布趋势与孔隙度非常相似,受到长8沉积微相的影响孔渗称条带状分布,在研究区中部表现出物性最好;研究区长8油藏在平面分布上受构造、沉积微相、储集层非均质性影响显著,沿着河道方向,尤其是在研究区中部含油饱和度较高;研究区长812、长813层内非均质性最强,长812、长813砂岩密度、分层系数最大,层间非均质性最强;通过地质综合研究确定出研究区长813有利区4个,H82井区、H42井区、L74井区和L167井区;长812有利区4个,H305井区、H42井区、L91井区、L127井区。本研究成果为研究区下步勘探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奠定了有力地质基础,同时,对邻区具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