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并有随年龄增长发生率逐渐增高的趋势。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中国,国内外有很大差别。欧美各国发病率较高,东方发病率比较低。但是,近几年,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最先于20世纪40年代使用的雄激素清除疗法。尽管绝大多数前列腺癌最初都属于激素敏感型,但是该疗法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很容易导致部分患者向激素耐受性前列腺癌(hormone-refractory prostate cancer (HRPC))或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ndrogen-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AIPC)的转变,当前列腺癌由激素依赖性转变成激素耐受性时,前列腺癌便迅速扩散,激素疗法变不再起效果,而现阶段缺少其他可靠的治疗策略。SUMO特异蛋白酶1 SENP1(SUMO-specific protease 1)在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癌细胞中过表达,另外SENP1转基因鼠实验也证明了SENP1过表达导致前列腺上皮瘤的形成。因此,SENP1已成为前列腺癌发生的一种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前列腺癌的靶标。通过靶向SENP1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方面比激素清除疗法更有效,这是因为SENP1可下调雄激素受体AR的转录活性,它的调节并没有改变前列腺中的雄激素水平,不会导致前列腺癌向雄激素非依赖性方向转变。因此研究药物对前列腺癌细胞中的SENP1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中运用台盼蓝染色,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人前列腺癌两种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雷公藤红素对雄激素依赖性的LNCaP细胞及雄激素非依赖性的PC-3细胞内SENP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在1μM对LNCaP及PC-3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加药第1天,两株细胞都表现出生长抑制,从第3天开始,这种抑制作用明显表现出来。而且LNCaP细胞比PC-3对雷公藤红素更敏感些。相对实时定量检测时,发现0.1μM和1μM雷公藤红素处理48h的PC-3细胞相比于24h时,其SENP1水平约下降2倍,明显比24h时下调的多,LNCaP细胞内的SENP1 mRNA水平下降不明显,这与PC-3细胞内的SENP1表达水平比LNCaP细胞高有关。这就说明雷公藤红素有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是较为理想的药物。前人的研究已证实,LNCaP细胞中的SENP1 mRNA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高2.5倍左右,由于雷公藤红素对PC-3细胞有时间效应,可能随着时间的延长,雷公藤红素会下调PC-3细胞内SENP1 mRNA水平至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内SENP1 mRNA水平。综上所述,雷公藤红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细胞PC-3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和诱导死亡作用,此外,它可能随着红素对PC-3细胞作用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下调SENP1 mRNA表达至正常细胞内水平,所以雷公藤红素在治疗激素耐受性前列腺癌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