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日本大耳兔股骨髁骨缺损模型,观察应用A-PRF与β-TCP再生复合材料的成骨效果,设立阳性对照A-PRF组、β-TCP组作对比观察,同时设立临界性骨缺损空白对照组。研究在骨缺损的修复过程中A-PRF与β-TCP再生复合材料的应用特点和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骨缺损区域使用材料的不同,将39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A-PRF组、β-TCP组、A-PRF与β-TCP复合组(各12只)及空白组(3只)。选择兔双侧后肢股骨髁外侧面制备直径6.0mm,深度8.0mm的圆柱形临界性骨缺损,A-PRF组填入A-PRF(2000rpm/min的转速,离心24min),β-TCP组填入β-TCP,A-PRF与β-TCP复合组填入质量比为1:1的A-PRF与β-TCP的复合物,空白组不填充任何材料,术后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时,获取股骨髁新生骨观察并拍摄X线片,再将标本切片行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以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39只实验动物手术顺利完成,成功建立兔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大体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A-PRF组、β-TCP组、A-PRF与β-TCP复合组均有明显成骨,其中A-PRF与β-TCP复合组成骨效果最好,β-TCP组,A-PRF组较好,空白组最差。X线观察: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A-PRF组、β-TCP组、A-PRF与β-TCP复合组均有高密度影形成,由骨缺损周围向材料中心呈向心性成骨趋势,其中A-PRF与β-TCP复合组中高密度影形成最快速,相较于A-PRF组和β-TCP组更快地完成了骨缺损修复。空白组至观察期结束仅见部分密度稍高影。HE染色:A-PRF组、β-TCP组、A-PRF与β-TCP复合组均有新生骨组织形成,同一时间节点观察A-PRF与β-TCP复合组中的新生骨组织多于A-PRF组和β-TCP组,空白组新生骨组织最少。Masson染色:A-PRF与β-TCP复合组的新骨形成的活跃性明显优于同一时间节点的A-PRF组、β-TCP组和空白组,同一时间点Masson三色染色中A-PRF与β-TCP复合组的成骨率大于β-TCP组和A-PRF组,而空白组最低,其成骨效果最差,β-TCP组和A-PRF组比较时,β-TCP组的成骨率高于A-PRF组,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从各个时间节点上均能观察到RANKL和OPG的表达在A-PRF组,β-TCP组,A-PRF与β-TCP复合组中均多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两比较发现β-TCP组和A-PRF与β-TCP复合组中RANKL和OPG的表达比A-PRF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RF与β-TCP复合组RANKL和OPG的表达比β-TCP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实验组内,随着时间的延长,A-PRF组,β-TCP组,A-PRF与β-TCP复合组RANKL的表达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中RANKL的表达缓慢增加,而OPG基本保持稳定,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减少。结论:1本实验成功建立兔股骨髁临界性骨缺损模型。2从X线片、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以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可知A-PRF、β-TCP、二者的复合体均能促进实验动物的骨组织再生,同一时间节点观察A-PRF与β-TCP复合使用时的成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A-PRF或β-TCP。3骨缺损区的再生模式呈向心性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