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首次将资产减值作为一项单独的具体准则发布,对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标准、计量方法、披露方式都作出了详细系统的规定,从而改变了原来资产减值政策散见于各准则不成体系的状况。那么,此次资产减值准则重大变迁的目标导向是什么?会对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变迁前后盈余管理方式的运用情况是否发生了显著波动?不同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具体实施情况又如何?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目标?这些问题的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可以厘清现阶段资产减值准备被操纵的可能性及实施路径,能够为监管机构的监管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理论上,也是对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的扩展。论文针对提出的问题,运用STATA10.0及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2004-201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分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计提、转回、转销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深入研究资产准则变迁对企业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1)通过样本公司2004-2011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转回和转销结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结构都呈现出了显著差异和不同变化,且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销较准则实施前都有显著提高,说明新资产减值政策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2)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与准则实施前相比,制造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利用大额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大清洗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没有因准则变化有所降低,反而显著提高了,且扭亏公司与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销的显著性更高了,这说明在准则实施后仍然可以通过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销进行扭亏活动,资产减值准则的变迁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行为。(3)基于不同动机的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上存在偏好。准则实施后,扭亏公司通过多转销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以实现扭亏目的;亏损公司偏好利用大额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大清洗;高盈利公司倾向于多计提流动资产减值准备以平滑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