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概述为:目的:胡超伟根据现代人对疼痛的耐受度,将针设计成现代毫针样式而成为新圆利针,他的圆利针疗法对于软组织疾病的治疗已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本研究在胡超伟圆利针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手法的改良,目的在于观察改良圆利针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改良圆利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参照西医《临床骨科学》[1]诊断标准进行病例选择,将60例典型的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作为本实验研究讨论的病例,将样本随机分成改良圆利针组和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组。在接受实验之前受试两组均接受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确定两组病例评分差异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实验过程中治疗组运用改良圆利针治疗,三日一次,3次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16天);对照组采用口服非甾体类药(布洛芬缓释片0.3g×10片,太极集团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天二次,每次1片,连续服用16天。实验结束后及一个月以后对患者进行回访时,再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通过将两组患者各阶段的疼痛评分进行组内治疗前、后及回访前、后的比较以及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判断本实验两种方法的疗效及疗效变化。结果:⑴通过对两组病例的疗效进行统计学观察并排除所有脱失病例,最后可纳入的实验病例为:改良圆利针组与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组各30例(改良圆利针组共30例,显著有效治疗17例,部分有效治疗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组共30例,显著有效2例,部分有效治疗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⑵将改良圆利针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进行比较▲p<0.05;改良圆利针组回访的VAS评分与治疗后的评分进行比较▲▲p>0.05。⑶将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进行比较●p<0.05;口服布洛芬缓释片组回访与治疗后的VAS评分的比较●●p<0.05。⑷将两种不同方法对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的减轻程度(治疗前的VAS评分—治疗后的VAS评分)进行比较p<0.05。⑸受试两组患者回访时VAS评分进行比较p<0.05。结论:⑴受试两组中均无完全治愈病例,改良圆利针及口服布洛芬缓释片对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均有治疗效果。⑵通过对两种不同方法对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VAS评分以及治疗减分的比较提示:改良圆利针对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口服布洛芬缓释片更忧。⑶回访结果分析显示,改良圆利针治疗组回访时的VAS评分与治疗后的VA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充分说明了改良圆利针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这为改良圆利针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提供了良好的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