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发展”位于我国十八大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前,我国R&D经费投入进步显著,但有放缓趋势,离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同时,企业作为我国创新主体,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不足1%,研发投入强度严重不足,将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据统计,企业的R&D投入资金90%以上需要依靠企业自身,外部补贴极少。因此,企业只能依靠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进行研发投入。但是创新研发活动周期较长,需要持续资金的支持,且风险高、信息不对称严重,使得企业研发投入在进行外源融资时面临着较强的融资约束。融资约束是企业研发投入的最大掣肘,如何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投资者的非理性引起的股票价格对内在价值的偏差定义为“投资者情绪”,其变化会给企业的融资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根据“市场择时理论”、“股权融资渠道理论”、“债券融资渠道理论”、“信贷融资渠道理论”,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时,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等外源融资的方式缓解融资约束。基于理论分析,本文将对投资者情绪对企业融资约束及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投资者情绪、融资约束以及企业研发投入的相关文献,并对我国投资者情绪、企业融资约束及研发投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在理论上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的融资约束及研发投入影响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企业研发投入的欧拉方程投资模型,选取2011-2015年我国“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大类行业的上市企业作为样本,以企业研发投入—现金流敏感性衡量企业研发投入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通过系统GMM法对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研究投资者情绪变动对企业融资约束及企业研发投入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本文对不同所有权属性及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分组讨论,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所产生的影响有何不同。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我国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有明显的融资约束;投资者情绪高涨时,会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并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第二,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高于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投资者情绪高涨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要大于对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对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第三,小规模企业的融资约束高于大规模企业的融资约束。投资者情绪高涨对小规模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要大于对大规模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对小规模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大规模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第四,政府补贴对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尤其是对非国有企业及小规模企业有促进作用。但是整体来看,政府补贴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明显,政府补贴力度有待加强。根据所得结论,本文给出以下建议:第一,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包括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加强对广大投资者的教育,促进我国投资者情绪健康向上发展。第二,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者,可以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择时”扩大外源融资规模,以缓解融资约束。要注重企业发展,将资金用于研发等能够促进企业长久发展的方面。第三,政府要通过政策导向、资金补贴等方式要加大对企业创新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以促进我国创新研发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