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探针是一种形式丰富、内容集中的形成性评价工具,能将教学与评价串联起来,获得师生之间的双向反馈后辅助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本研究以概念探针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为主体内容,在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模块展开,研究主体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并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研究方法指导下展开教学实践研究。研究在梳理概念探针相关理论基础后,展开对概念探针实施方案的设计。研究对“遗传与进化”模块展开知识结构和科学方法的深入分析,梳理其中重要的名词性概念,划归出核心概念及其下位概念。在明确概念探针实施目的后,尝试构建出应用概念探针的教学设计模型,并总结出:提炼概念焦点、制定概念探针、处理评价结果和计划针对性指导这四个步骤,作为普适性的探针实施模板,并挖掘出一部分与概念探针兼容性强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展开探究,建设性提出概念探针评价量规以量化评价效果。随后在昆明八中理科班开展教学实践研究,于新授课中出示若干探针进行评价,实验班级每节课中布置2-5个探针问题,通过评价反馈调整后续课程进度,每节课例结束后均进行反思和总结。在通过评价量规得到量化结果后,展开后测试卷分析和实验有效性分析,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充实研究问题。本研究在教学和评价中不断优化概念探针的形式和内容,尝试为教学评价提供评价模板或者可行性范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概念探针能帮助学习者锚定核心概念,可作为教师探测学生前概念的良好工具,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对概念教学有正向助益极作用。同时,研究首次规范概念探针设计细则和评价量规,界定核心概念,在使用概念探针或者概念教学中都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