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撰,《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中的外感病部分。成书后不久即散佚,晋王叔和对其进行了首次整理。在历代传抄中,《伤寒论》形成了多个不同传本。淳化本是可以确切考证出来的流传于六朝时期的传本,收载于《太平圣惠方·卷八》中,淳化本是《伤寒论》版本系统中一个较为重要的传本,在《伤寒论》学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和历史分析的方法,以淳化本为研究对象,结合《伤寒论》的其他传本,即《脉经》、《诸病源候论》、《金匮玉函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宋本《伤寒论》等,在经过大量比勘工作,掌握翔实资料的基础上,对淳化本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提出了《伤寒叙论》、《受病日数》、《两感证候》、《不可治形候》四篇不是《伤寒论》的原有内容;淳化本《辨伤寒脉候》与宋本《辨脉》、《玉函·辨脉第二》三者出自同一祖本;淳化本”六经”不代表六条经脉,而代表伤寒病发展的六个日数;六经病与可与不可独立成章;汤散诸方药味与宋本、《千金翼方》、《玉函》基本相同,炮制法详细,汤剂改为煮散,剂量与诸本大异;卷九至卷十四不是《伤寒论》的固有内容,而是《伤寒论》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演化而来的等观点;进而彰显淳化本各部分内容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