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发生发育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2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OF-1)表达的时空变化特点,结合视网膜发育的组织学变化规律,探讨P21及IGF-1对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推测其在视网膜发生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清洁型SD大鼠,分为胚胎期各组,生后期各组及成年期组。胚胎期又分为孕14天(E14 d)、孕16天(E16d)、孕18天(E18d)、孕20天(E20 d)组,出生后大鼠按日龄分为3天(P 3)、8天(P8)、15天(P15)、21天(P21)、成年鼠(12月龄Ad)组,每组各5只。用HE染色方法观察视网膜发育的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分别检测视网膜P21及IGF-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E14d视网膜分二层结构,外层为色素上皮层,内层为神经母细胞层;E18d神经母细胞层分内外两层;E20d内丛状层明显,神经节细胞层多层排列;P8d,内外丛状层均出现,神经节细胞层单层排列;P15d,视网膜十层结构分化完全;P21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核内,胚胎期主要表达于神经母细胞层,色素上皮层也见表达。在E14d可见弱阳性表达,随胎龄增加,阳性表达逐渐增高,于E18d出现最强的阳性表达,以后逐渐减低,直到成年期仍可见P21的弱表达,成年期主要定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内外丛状层。IGF-1在胚胎发育期的表达规律是随胎龄增加表达逐渐增强,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核内,神经母细胞层阳性细胞明显。E18d可见最强的阳性表达,E20d可见较强的阳性表达,之后开始逐渐下降,一直持续到P8d,自P8d至P21d,IGF-1的表达又有增强趋势,成年期在神经节细胞层、内外丛状层仍可见IGF-1的弱阳性表达。各期之间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1及IGF-1的表达规律说明胚胎期存在活跃的细胞增殖与分化,视网膜的逐层发育正是在P21及IGF-1的协同作用下分化形成的。IGF-1发挥抗凋亡作用的同时,对视细胞可能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另外,其对视网膜血管的成熟可能也具有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