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2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大鼠视网膜发育期的表达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i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发生发育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2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OF-1)表达的时空变化特点,结合视网膜发育的组织学变化规律,探讨P21及IGF-1对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推测其在视网膜发生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清洁型SD大鼠,分为胚胎期各组,生后期各组及成年期组。胚胎期又分为孕14天(E14 d)、孕16天(E16d)、孕18天(E18d)、孕20天(E20 d)组,出生后大鼠按日龄分为3天(P 3)、8天(P8)、15天(P15)、21天(P21)、成年鼠(12月龄Ad)组,每组各5只。用HE染色方法观察视网膜发育的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分别检测视网膜P21及IGF-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E14d视网膜分二层结构,外层为色素上皮层,内层为神经母细胞层;E18d神经母细胞层分内外两层;E20d内丛状层明显,神经节细胞层多层排列;P8d,内外丛状层均出现,神经节细胞层单层排列;P15d,视网膜十层结构分化完全;P21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核内,胚胎期主要表达于神经母细胞层,色素上皮层也见表达。在E14d可见弱阳性表达,随胎龄增加,阳性表达逐渐增高,于E18d出现最强的阳性表达,以后逐渐减低,直到成年期仍可见P21的弱表达,成年期主要定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内外丛状层。IGF-1在胚胎发育期的表达规律是随胎龄增加表达逐渐增强,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核内,神经母细胞层阳性细胞明显。E18d可见最强的阳性表达,E20d可见较强的阳性表达,之后开始逐渐下降,一直持续到P8d,自P8d至P21d,IGF-1的表达又有增强趋势,成年期在神经节细胞层、内外丛状层仍可见IGF-1的弱阳性表达。各期之间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1及IGF-1的表达规律说明胚胎期存在活跃的细胞增殖与分化,视网膜的逐层发育正是在P21及IGF-1的协同作用下分化形成的。IGF-1发挥抗凋亡作用的同时,对视细胞可能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另外,其对视网膜血管的成熟可能也具有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mRNA与同源框基因10(HOXA10)mRNA在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的在位内膜中表达水平及促排卵治疗后表达变化,并研究两者与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雌二醇(E
目的:探讨青年隐源性脑梗死发病的临床特点,为改善青年隐源性脑梗死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03年1月到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首次发病的,年龄在18-
[研究背景]: 淋巴结转移是制约食管鳞癌疗效提高的主要因素。探索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机制有着深远而重大的临床应用前景。E—cadherin在肿瘤细胞中的失表达,导致肿瘤细胞从
目的:探讨维甲酸β受体(RAR—β)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癌旁及正常组织标本中RAR—β的表达,采用化学发光
目的:  探讨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术中诊断和评估切缘状态的临床价值。  方法:  本次研究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
背景和目的: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同期放化疗是目前不可手术食管癌的首选根治性治疗方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作为一种精确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食管癌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一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改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失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成人总体发病率75.3/10万人,死亡率53.4/10万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成人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13位及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