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视角的网络组织成长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we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经济,核心价值是创新性。企业需要评估各种重大发现,探索新途径以及新方法来应付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抓住各种机遇与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进行合作建立价值网络,并从其中挑选资源和整合组件。合作企业通过网络形式实现有利可图的拓展,并通过技术需求实现增长。然而,为什么有的网络组织经久不衰?为什么有的网络组织昙花一现?为什么有的网络组织在全球竞争中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为什么有的网络组织在高速成长期却突然走向了衰落?所有这一切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即在全球竞争背景下,网络如何不断创新、构建并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网络持续成长。这一系列问题不但是国内外实践中亟待研究解决的热点,而且日益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网络组织成长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复杂性科学以及社会学、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网络这种新型组织成长的影响因素,实现成长的条件以及成长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的企业成长模式的发展与变革提供启示。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提出了研究逻辑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二章综述相关国内外文献,对网络组织本质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再认识,分析了网络持续成长机制现状,从自组织理论和动态核心能力理论视角,构建了动态环境下网络持续成长机制的逻辑架构;第三章重点探讨了网络持续成长的自组织本质、自组织成长机理和自组织演化成长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络成长机制的运行机制,探讨了网络动态成长能力的演进与网络组织持续成长的关联机理,并进一步探讨基于网络动态成长能力网络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问题;第四章主要构建了网络组织成长的动力机制,揭示了知识视角下的网络学习机制,设计了双轮模式解释组织学习对运行机制的重要作用;第五章则在理论依据基础上,分别提出了网络组织成长过程中假设命题,构建了网络组织成长机制的实证模型;第六章实证分析与结果检验,论文选取了中国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合作企业为调研对象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了互补关系、创新以及网络学习与成长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第七章针对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做了分析,指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论文主要创新点如下:第一,从自组织理论和动态核心能力理论视角,深刻地考查了互补关系、技术创新、网络学习与成长能力之间关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的理论研究体系。根据递进关系将网络组织成长机制分为:网络组织运作机制和网络组织动力机制,从而拓展了现有网络组织成长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指出了网络组织成长的基础是涨落机制,根本动因在于网络组织学习,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知识流动所构成的知识学习链。第二,从创新视角对网络组织成长机制进行研究,并结合互补性资产的变迁区分了各种机制对网络成长的作用。此外,本文将成长能力锁定为三项指标——价值层面、资产层面、知识层面,并就各种变量对成长能力三项指标所产生的影响作用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拓展了现有网络组织成长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第三,创新性地采用双向视角,同时以功能层面(如互补资产)和社会层面(如信任)对互补关系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对网络组织成长影响,继而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了各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弥补了原有理论对两个层面割裂的情形。本文认为,网络组织成长不同于传统的成长范式,体现出独特的成长特征,对互补关系、技术创新、知识学习与核心能力的有效整合是网络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其他文献
血铅浓度测定方法较多,但在方法学上对其比较的较少,本文通过对目前常用的三种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比较,得出微分电位溶出(DPSA)法是目前血铅测定最好的方法,它具有标本用量少
“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的目标,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然而近年来,虽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建设取得
考察不同因素对农残快检仪抑制率的影响。以GDYN-1096SC型农药残留快检仪为例,考察快检仪的重复性、稳定性、吸光度线性、通道一致性4个技术参数,并使用乙酰胆碱酯酶和小麦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