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又名鸽子树,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孑遗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珙桐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成熟幼苗的繁殖率低,珙桐属多年生乔木,有性生殖世代周期长,开花研究十分重要。F CA (Flowering control locus a)基因和FT(Flowering Locus T)基因分别是开花植物自主途径和光周期途径中的重要的调控基因。本实验利用得到的珙桐种子转录组基因库片段基因,进行同源比对克隆、RACE等方法获得珙桐的FCA基因全长序列以及FT部分序列,并通过qRT-PCR分析珙桐FCA和FT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的开花基因功能和转基因开花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帮助,由于珙桐材料难以获得,本实验在前期对珙桐材料的获取中,做了一定量的组培实验,以保证后期能够做更多的实验拓展。本研究获得了如下结果:1、珙桐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建立取饱满、刚结出的果实,采取100%酒精灼烧灭菌,取带胚乳的种胚,接种于不加激素的WPM基本培养基中,生长一定时间后去掉外胚乳,能够完整、快速的生长。珙桐在组培培养基上褐化程度较高,导致珙桐组培成活率低,用根、茎、叶等培养愈伤组织较难。本研究打破珙桐种子的自然休眠期,避免了组织培养中根、茎、叶等再生困难、生根率低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为后续实验材料的获取以及转基因组培苗建立了简单快速繁殖的方法。2、珙桐FCA及FT基因的克隆利用RACE及普通PCR技术克隆获得了珙桐DiFCA(Davidia involucrata FCA)完整ORF序列1596bp,并能编码的保守功能结构域(RRM2、WW-蛋白互作),编码53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DiFCA基因为珙桐FCA家族中转录前调控的一种,且该蛋白为亲水蛋白,并预测该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和微体中。并克隆出了琪桐DiFT(Davidia involucrata FT)部分ORF序列321bp,分析其具有PEBP家族保守结构D-P-D-A-P,第86位H-(组氨酸残基),以及底物结合位点86位的H-和FT亚家族保守位点84位的Y-(络氨酸残基),推测其属于珙桐FT基因。3、DiFCA和DiFT基因的表达分析荧光定量PCR分析DiFT与DiF CA基因表明:1)开花起始时期的琪桐树中,DiFCA在花芽组织(花器官)中表达最多,在大、小苞片中表达较多,老叶中次之,嫩叶中表达最少;DiFT在老叶中远高于其他组织,嫩叶中最少。2)在同一棵树开花周期内,DiFCA与DiFT随着开花过程的进行具有相同的趋势,随着开花的周期的变化,先上升后下降,但DiFT的表达峰值较早于DiFCA。DiFCA基因在花序的表达量略高于在叶片中的表达量;而DiFT基因在老叶中的表达量远高于花序中的表达量;在同一叶片组织中,随开花周期的进行,自主途径DiFCA表达量的峰值与珙桐开花盛开程度基本成符合,DiFT的表达量峰值略早于开花茂盛程度的高峰期,反应了光周期途径的敏感性。3)开花周期起始日,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的珙桐树:珙桐树在900-1300米内,随着海拔的升高,DiFCA的表达量逐渐下降,DiFT的表达量则先上升后下降,开花起始日(4月27)在900米为最适开花环境,越往上走则开花状态延迟。在低海拔地区(不开花珙桐)DiFCA的表达量较低,但未检测出DiFT的表达。4)在一年生的珙桐组培苗定量中:在下胚轴和顶芽中存在较微量的DiFCA基因的表达,而DiFT则未检测出表达;在假子叶、真叶中均未检测出DiFCA和DiFT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