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曲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是它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戏曲传播从最开始的亲身传播,到通过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的传播,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最初,报纸等印刷媒介的出现使戏曲摆脱了口头传播的地域局限性,以文字和图片等形式向更多人传播;广播的发展使戏曲传播具备了声音的储存与传播功能;电影的产生,则使戏曲传播走向了音像结合的时代;电视进一步拓展了戏曲传播的领域,并且催生了众多新的戏曲艺术形态,如戏曲电视剧、电视戏曲栏目等;互联网则吸收前述各种媒体的功能,使戏曲传播进入多媒体传播时代。其中,电子传媒对戏曲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既使戏曲传播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又催生了新的戏曲艺术形态的产生。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在电子传媒时代,由于公众价值观的转变、娱乐活动的增多,后现代文化的兴起等因素,戏曲艺术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面对戏曲在当前社会中所遇到的困难?由此,本文对戏曲依托电子媒介,包括电视、电影与网络媒体传播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认为戏曲应当在遵循自身艺术规律的前提下,与电子传媒相结合进行形式的突破与内容的创新。本文结合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内容生产、媒介传播、受众几方面出发来构建戏曲在电子传媒时代的传播新思路。本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对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意义与核心问题。第二部分对电子媒介影响下的戏曲传播现状及特点进行了阐述,为下文的分析提供基础。第三部分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在个案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归纳出当前电子媒介影响下的戏曲传播价值及存在的问题,从理论角度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在第四部分,结合媒介功能理论、文化消费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目前戏曲研究的前沿思想,从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和将戏曲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四个角度探讨了戏曲在电子传媒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播,为更多人所接受的策略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