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问题研究——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oniz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私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私营企业主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行为逐渐增多,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消除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本文采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进行路径探讨。从总体上看,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表现为对党和国家政治安排的依赖。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过程来看,存在着以下一系列问题,如政治参与主体的被动性与个体性;政治参与客体的空间有限性;政治参与行为的非制度性与过度性;政治参与目的的功利性;阶层内部政治参与的分化性;政治参与心态的传统性等问题。 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仍然在于国家与社会两个层面。在国家层面,私人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渠道有限,作为社会团体参与,又受到制度的制约;在社会层面,传统政治文化局限性、阶层组织化不力、企业公民责任意识淡薄等因素致使私营企业主阶层很难形成一支政治参与的主要力量。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路径探索。在国家层面,首先,加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其次,改革私营企业主社团的双重管理体制。在社会层面,第一,培育私营企业主参与型政治文化,提高政治参与能力;第二,加强组织化建设,促进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组织化政治参与;第三,完善企业公民责任,促进私营企业主阶层间接政治参与;第四,推进市民社会进程,构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结构。
其他文献
现代法治国家在强调社会公共利益时,是如何保护公民个人财产权的呢?公益征收制度正为了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而发展起来的制度,它平衡保护了社会各种利益,对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公益征收制度基本理论问题和我国公益征收的程序及补偿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文章主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公益征收的概念在评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构,分析了公益征收与相关概念间的关系,并且论述了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日益分化和多元化成为了当前重要的时代特征,从而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
在我国,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实践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股东大会作用弱化、中小股东利益受损的问题,调整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物权法中的添附制度为罗马法以来的各国物权法所公认,它是确认产权、引起物权变动的物权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尽管各国因为社会经济制度、历史文化差异等原因而使添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