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近几年课堂教学、测验考核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笔者发现学生英语成绩难以提高,大多是因为缺乏学习动机导致的。无论是学习动机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还是有待实践的方法,都需要大量的调查论证来确保其可行性,确保改进的方向。因此,笔者欲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也希望通过有效的动机调控,不仅提高学生的成绩,更能改善他们的学习方式并加强应用能力。在学者们的现有研究基础上,本研究采用Dornyei(1994)的二语学习动机问卷量表,对福建某两所高职院校9个大一非英语专业班级的3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1)不同性别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差异;(2)不同生源地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差异;(3)不同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及其与英语成绩的关系。将调查数据回收并输入SPSS 21.0统计软件后,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根据不同性别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差异进行T检验,在工具与融合型动机与内部动机这2个因素的显著性测试结果中,P值分别为0.006以及0.021,均低于0.05,差异高度显著,而外部动机的P值高于0.05,未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由此可见,不同性别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工具与融合型动机、内部动机均明显高于男生,外部动机则没有显著差异。2、根据学生生源地与英语学习动机差异的单因素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外部动机、工具与融合型动机的显著性均大于0.05,由此可判断出学生生源地与这两个动机类型的差异不显著,然而内部动机差异的显著性为0.035,小于均值0.05,因此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有显著差异。即学生的生源地仅与其内部动机间有较大的关联性,总体上并未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太大影响。3、根据高、中、低分段学生动机强度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在外部动机、工具与融合型动机、内部动机3个因素的显著性测试结果中,P值分别为0.010、0.001和0.000均低于0.05,达到了显著的水平。由此可见英语成绩不同的学生,学习动机存在显著差异,低分段学生的学习动机明显低于中、高分段学生。另一方面,根据高、中、低分段学生三种动机类型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均为0.000,小于0.05,说明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成绩大于120分学生的显著性为0.08,大于0.05,说明高分段学生三种动机类型没有显著差异。此外,中、高分段学生的内部动机乃三种类型中均值最高,说明英语成绩高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出更高的内部动机。最后,根据学习动机与英语成绩间的相关检验可知,英语成绩与学生外部动机、工具与融合型动机、内部动机间的SIG值分别为0.003、0.000和0.000,小于0.05,因此学生的英语成绩与三种动机类型都有显著相关性。另外,三种动机与英语成绩对应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17、0.21和0.311,因此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即学习动机越高,成绩越好,且内部动机与英语成绩间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工具与融合型动机,外部动机相对较弱。该研究结果为笔者日后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是尽可能提高高职高专中英语基础薄弱学生的内部动机,二是通过合理的方式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带动课堂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