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资源配置研究

被引量 : 75次 | 上传用户:dy11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集装箱运输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快速上升的集装箱运输市场使我国现有的不少集装箱码头出现了能力缺口。同时,由于近年来现代物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货物运输能够实现“门到门”的服务,而“门到门”运输方式的实现需要无缝连接的运输链作为支撑。集装箱码头作为运输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有足够的容量,而且要有科学的作业资源配置方法和原则来快速响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本文针对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中的资源配置问题,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物流系统的思想对集装箱港口装卸中的资源配置进行了研究。 首先深入调查了集装箱港口的功能、布局、作业资源,分析了集装箱港口的作业流程,将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中的资源配置问题分为岸边资源的配置问题、堆场装卸资源的配置问题和水平运输设备的配置问题。 第二,研究了连续泊位下集装箱港口的泊位配置问题。首先建立了连续泊位下只考虑泊位资源的泊位配置模型(Beth Allocation Model,简称BAM)。BAM的目标函数是追求计划期内所有船舶的在港时间最短,模型考虑了岸线资源约束、作业桥吊约束和作业量约束等基本约束。接着又给出了更加合理的泊位——桥吊配置模型(Berth Quay—Crane Allocation Model,简称BQAM)。BQAM不仅考虑BAM中的所有约束,而且考虑了船舶靠泊位置到堆场的距离因素,BQAM的目标函数为追求计划期内所有船舶的广义时间最短。再后,在BAM和BQAM的基础上,给出了桥吊分派优化的动态规划模型。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对BQAM直接求解非常困难,本文给出了模型的启发式回溯算法,该算法不仅可以给出船舶的靠泊位置、靠泊时间、离泊时间,而且可以得到船舶的作业桥吊和各桥吊的作业起迄时间。 第三,研究了新工艺下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中的水平运输设备(集卡)的配置问题,给出了集卡配置优化的两阶段模型。第一阶段模型为集卡配置数量模型,用于确定装卸过程中能够保证桥吊连续作业的集卡最小配置数量。在第一阶段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二阶段的集卡分派优化模型,模型的目标函数是使集卡的空驶时间最短。 第四,研究了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中堆场装卸设备(龙门吊)的配置问题,建立了龙门吊配置的两阶段模型。在第一阶段模型中,分别建立了确定龙门吊配置数量的规划模型和网络流模型,并根据网络流理论给山了网络流模型的最小流算法。本文运用数学方法证明了最小流算
其他文献
利用相转移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多孔支架。用不同浓度(1%、3%、5%)的壳聚糖(CS)溶液对多孔支架进行了表面修饰。用扫描电镜(SEM)和材料力学试验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形象已经成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地要赢得旅游者的青睐,必然要依赖于成功的旅游形象传播,具体来说,便是需要有效
采用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可以实现对系统潮流分布的直接灵活控制,充分发挥现有输电系统的潜力。本文着重研究用于系统潮流控制的FACTS元件的潮流计算数学模型及其潮流控制的模拟方
介绍一种低失真、高精度可调(频率和幅度)正弦波发生器实现的方法,对其原理、工艺及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特别是对稳幅、稳频、幅度调整和频率调节等功能进
提出一种安全简单污水处理的方法,以物理共混的方法利用海藻酸钠分散未经任何处理的原始多壁碳纳米管,得到均匀分散的海藻酸钠/碳纳米管(SA/MWNTs)水溶液,以CaCl2作为凝固浴,
在“国际旅游岛”海南省的三亚市海棠湾畔,面朝碧海蓝天,平畴、缓坡、山林连绵,一片簇新的街市、民居拔地而起,一条宽敞大道将这个当地人称为“青田小镇”的地方,与十几公里外的三
报纸
聚合物驱作为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已经从矿场试验阶段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该技术在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随着注聚规模的
计算机网络步入社会注定要引发一场变革——信息化革命,致使与信息相关的所有媒介的生存处于危机与希望之中。正是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汇聚海量信息和蕴涵多种媒体立体表现的
当前我国展开了以"服务型"政府理念为指导的公共财政运行体制,同时我国的公共服务支出体系明显改善,支出规模也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就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状况进行分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砷致人角质形成细胞(human keratinocytes,Ha Ca T)恶性转化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方法以含1.0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