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胚泡着床结局的影响目的:观察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胚泡着床结局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4日龄雌性大鼠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的麻油溶液制作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Con)同期皮下注射麻油。PCOS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针刺组(A)、克罗米芬组(C)、克罗米芬+针刺组(C+A),其中M组不作任何处理,其它各组均于80日龄起治疗5天。治疗结束后,各组半数大鼠断头处死,留取血清,-20℃保存,待测性激素水平。取双侧卵巢和子宫,固定于4%多聚甲醛中,用作HE染色。各组另部分实验动物于下午6:00与雄鼠按2:1比例合笼,次日早8:00查阴道涂片,以发现大量精虫者记为妊娠第一天(D1),于妊娠D8处死,摘取双侧子宫,记录孕鼠数及胚泡着床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着床率和平均着床胚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E2水平显著升高(P<0.01),卵巢黄体组织少,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与模型组相比,A组、C组、C+A组大鼠血清T、E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卵巢黄体组织增加,且着床率和平均着床胚泡数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C+A组着床率和平均着床胚泡数显著高于A组(P<0.01)和C组(P<0.01)。C组子宫内膜腺体的等效直径和面积、腺腔的等效直径和面积、腺间质面积比、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而A组、C+A组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以C+A组升高较显著,与对照组更为接近。结论:针刺能显著提高PCOS大鼠的着床率和平均着床胚泡数,可能与促进排卵和改善子宫内膜发育有关。第二部分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目的:观察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的麻油溶液制作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Con)同期皮下注射麻油。PCOS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针刺组(A)、克罗米芬组(C)、克罗米芬+针刺组(C+A),其中M组不作任何处理,其它各组均于80日龄起治疗5天。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断头处死,取双侧卵巢和子宫,左侧固定于4%多聚甲醛中,用作HE染色,右侧刮取子宫内膜,-80℃保存备用,用作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PCOS大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整合素αvβ3、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同源盒基因A10(HOXA10)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针刺干预可使其表达增加(P<0.01);采用CC促排卵治疗的PCOS大鼠各指标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而加用针刺干预可使大鼠以上各指标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针刺能显著改善PCOS和CC促排卵所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状态,可能通过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志分子的蛋白及mRNA表达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