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所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关乎城市人的生活质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早期建设的居住区由于城市规划管控的不严格,逐渐发展为独立大片的封闭居住区的普遍建设,道路扩宽已无法解决城市车辆增多的状况,从而带来了交通拥堵、出行时间过长、资源利用率不高、城市景观单调、缺乏片区交流等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封闭居住区更加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阻碍,其内部环境的退化也与居民日益增长的环境品质需求产生矛盾。近些年,“小区开放”的概念越来越多的被各方学者提出,国家城市工作会议后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以便增加道路密度,从而改善城市交通。本文主要针对居住区封闭管理对内部造成的不便和城市交通状况的阻碍问题,结合城市规划的生态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建设方向,进行居住区布局改造设计的探究,以促进片区的交通通畅和城市整体均衡发展;并探索小区开放对小区内部环境和居民生活可能带来的改变,进行居住空间环境、道路绿化、居住区公园、景观节点以及景观设施的提升设计探究,以弥补其消极影响,找到城市发展与居民利益之间的平衡,最终为居住区开放改造提供合理的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调研调查、归纳法,实地勘察发,演绎法等方法,对城市居住区开放的景观设计策略进行了探究。全文研究内容先对我国城市居住区相关概念的界定,理清了我国居住区的发展,总结了当代居住区的形态特征,依此探究了我国封闭居住区出现的原因,并通过封闭式居住区的实地调查研究,总结了封闭式居住区的诸多问题,分析现有居住区出现问题的原因与封闭形式之间的因果联系,提出了居住区开放改造的必要性;然后针对前文总结出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开放式、半开放式居住区形态特征及发展优势的对比分析,和居住区改造的成功案例得到具体借鉴,对郑州市不同的居住区实地调查研究并探索了开放过程可能给居住区带来的矛盾,探索改造过程中人居环境、城市交通、园林绿化、人文氛围四方面的深层需求,提出了开放性改造五个层面的实施性策略,并选取两个不同性质、均具代表性的居住区进行设计论证。改造过程结合了目前城市风景园林与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热点城市绿道、城市慢行系统、海绵城市技术手段进行规划设计,总结了开放对居住区和居住区周边城市环境带来的关键影响。分析相同点和特异性,总结出的较有普遍适用性的居住区开放改造景观设计策略,以期对今后实现居住区开放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居住区开放改造要从布局、交通、景观、宜居、人文五个层面讨论,从布局结构、交通组织、发展慢行交通、提升居住空间环境入手,重新划分封闭单元、缩紧社区,调整交通组织,规划居住区的慢行绿道系统,增加居住空间绿化配置及种植密度,改造公园及开放空间,增加人文景观设施,达到在利于城市发展同时保证居住区内部布局合理、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的前提下实现居住区开放的目标。研究对居住区的开放改造具有借鉴意义,居住区开放能够利于增加片区交流、促进人文关怀建设,把城市绿地系统向居住区内渗透,并增加绿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城市的生态性可持续性发展,使城市整体建设加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