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分布和交通可达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某一地区可达性提高将会促进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相反若一个地区的交通可达性无法适应当地的人口分布格局,轻则加重运输压力,重则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与交通基础设施大面积铺装,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现象变得更加频繁。这就使得交通规划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区域人口发展特点,建立起基于人口分布特点的交通运输系统,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本文从青海省区域内部入手研究近20年二者的时空演变规律,以期为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首先对青海省公路交通可达性时空格局进行研究。发现在时间上随着区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各县域可达性均有大幅度提高;同时在可达性优化的过程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趋势。空间上公路交通可达性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呈现为:以西宁-海东城市圈为核心,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递减的一种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其次对青海省人口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从时间变化来看:青海省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县域之间增幅与增速差异明显。空间上青海省人口分布呈现出东部稠密西部稀疏的总体格局;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向心集聚、向外扩散且呈单极化发展的特点。之后对青海省人口发展和可达性变化关系进行研究。在时间上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人口指数对于公路可达性的拟合程度较高,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空间上利用GIS软件地统计模块的距离平方倒数加权法和空间叠加模块对人口与可达性综合指标进行空间插值和空间叠加,发现空间上人口与可达性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协调性分析显示二者发展由失调衰退向中级协调发展,并在人口滞后和公路交通可达性滞后波动中发展,目前处于人口滞后发展型。论文最后根据青海省人口与可达性时空分布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为制定青海省人口和可达性协调发展决策提供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