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及SD-OCT特征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deda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肿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paraneoplastic retinopathy,PR),为一类相对少见、非眼部原发性肿瘤产生的累及视网膜而导致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疾病,而其临床症状及表现多种多样,目前在国际上及国内尚未对该类疾病诊断及发病机制完整的认识及研究,未形成全面的认识。PR则主要包括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cancer-associated retinopathy,CAR)及黑色素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melanoma-associated retinopathy,MAR)及淋巴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lymphoma-associated retinopathy)。PR产生的机制及假设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假说为患者体内存在着针对肿瘤及视网膜相类似蛋白的自身抗体,其为造成PR的罪魁祸首,但是近期关于PR患者血清抗体检测的结果却不容乐观,事实上并非所有PR者视网膜抗体均为阳性,而非PR者视网膜抗体检测均为阴性。1976年Sawyer等首次发现3例患有恶性肿瘤患者出现了视网膜病变,将之命名为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Gass等则在1984年观察到第一例MAR患者。近些年国内学者对CAR及MAR进行了初步的研究,PR的原发肿瘤可为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前列腺癌、卵巢癌、结肠癌、腹膜后脂肪瘤、精原细胞癌等,PR多为人体肿瘤的远端效应,患者或因原发肿瘤较重而忽视眼部症状,从而出现漏诊或误诊,或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眼部症状,原发肿瘤症状较为隐匿,观察随访若干年后才出现原发肿瘤的症状及体征。目前关于PR的案例报道所述及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患者常为数周或数月内双眼亚急性同时或先后无痛性视力丧失,半数以上患者于全身恶性肿瘤出现临床症状、体征后3个月12个月出现视觉改变。而双眼视力下降程度可不对称,可处于无光感至1.0之间,但常于6-18个月内进行性发展为视力丧失。主要症状为突发或进行性视力下降,常会伴有畏光、夜盲、眼前闪光感、环形暗区、同心圆形视野缺损、视网膜动脉变细及视网膜电图异常。视网膜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直至上世纪90年代视网膜断层成像应用于眼科临床,临床医生才能够活体病理检查,尤其是第四代SD-OCT的高速扫描、高分辨率特点,赋予其更强的临床应用性,成为视网膜细节观察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视网膜显微结构变化的随访观察。PR诊断的必备条件之一便是血液内的针对视网膜自身抗体的存在,但是由于目前大多实验室不具备这些抗体的测定,并且各个学者报道的结果各异,使得对各研究抗体的比较成为难题。影像技术的急速发展使我们可以发现视网膜的细节变化,并提供为视网膜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支持。OCT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成为一种对正常、病变视网膜无创观察的临床常用手段。尤其是频域OCT(spectral-domain OCT,SD-OCT),其分辨率可以达到5μm,可以对实现视网膜逐层观察,因此可用于PR的诊断及观察。但是目前PR的SD-OCT的观察及发现非常有限。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我们的研究目的便是探讨PR的临床特点及SD-OCT特征,以便于明确PR的分子基础及病理机制,指导PR的明确诊断。方法:1临床资料的获取收集2013年8月1日至2015年2月1日之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可疑为PR的患者共5人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其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视网膜电流图(electroretinography,ERG)、SD-OCT等相关信息。2观察指标5名可疑PR患者血清中抗视网膜抗体种类及浓度,患者BCVA、FFA、FAF、ERG、SD-OCT特点。3应用SPSS 17.0(SPSS for Windows,version 17.0,SPSS,Chicago,IL),对收集的临床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鉴于患者较少,样本量较小,因此对各个指标进行描述。结果:5名可疑PR患者中,4名存在原发恶性肿瘤病史(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mcer,SCLC)、前列腺癌、结肠癌、淋巴瘤),1名患者为新诊断的SCLC。5名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6-78岁(72±9.9岁);男性患者3人,女性患者2人;BCVA范围为手动/眼前至1.0;4名患者FFA检查发现存在荧光素渗漏;2名患者ERG波幅下降明显;SD-OCT检查发现2名患者存在外层视网膜显著萎缩改变;血清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2名患者存在抗光感受器细胞抗体,1名患者存在抗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抗体。结论:通过对5名PR患者观察,发现PR病例临床特征间存在者很大差异,各有不同,但是却与原发肿瘤及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情况相关。SD-OCT则可作为观察PR患者视网膜微结构改变的良好手段,其观察到的视网膜形态改变与PR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类型或许存在相关性。
其他文献
新媒体时代,又称为“读图时代”。这一社会趋势恰恰证实了海德格尔跨世纪的预言,19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就曾经提出过“世界图像时代”的说法。“读图时代”的来临,更是将图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利益格局发生深层次变化,使得信访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制度相对滞后,遇上许多难题;其中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更是逐年持续增长。这外在原因系由于我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涉及到多个行业领域,其与电子信息工程的有机结合,人们能够更加快捷地进行信息的获取与传播,有效的提升了数据信息处
岛叶是埋藏在脑外侧沟内的一个皮质中心,与脑的许多重要功能密切相关,包括目标导向认知、意识知觉、自主神经调节、内感受和体感。岛叶可能通过传入大脑这些功能的区域影响更
【摘要】近年来,黑龙江省格球山农场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通过组建农业协会,把分散经营的家庭农场组织起来,实现小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在组织样本中初步筛选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相关的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进一步验证候选基因,从而发现
本研究通过对广州市7所高校共756名1-4年级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了不同户籍的大学生在幸福感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异,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
目的探讨肾盂内灌注压力与术后血液感染的相关关系,明确肾盂内灌注压力对肾脏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1、2、3组(S1、S2、S3)灌
【目的】研究EVI1在中国AML和AL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至2011年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63例AML患者和70例ALL患者的骨髓,就诊时患者年龄均小于
药学专业认证是提升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对药学专业认证工作开展的全过程进行了梳理,从认证程序,认证内容,校院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