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问题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ophia_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港口在提升港口城市经济质量、加快经济腹地经济发展速度、协调国际物流均衡分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可以形成一个全方位发展的经济共荣圈,所以航运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连港是我国重要的枢纽港之一,也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港口,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党中央对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的深入,我国港口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都有着巨大的提高,然而港口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大连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且已经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粮食中转港,最大的石油、液体化工品转运港以及我国最大的客运港,但这些还不能成为大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必胜的砝码。国际国内均存在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日本、韩国早已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虎视耽耽,而且已经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快本国港口的建设进程,更快更好地适应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特别是韩国的釜山港、光阳港和日本的神户港、横滨港,这些港口先进的码头设施,宽松的口岸环境,密集的海上航线等都对大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了一定的威胁。而从国内形势来看,以青岛为主的山东港口群和以天津为主的津京港口群也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计划,大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由于三者有交叉的经济腹地,所以对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也显得尤为激烈。但近几年来,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就是大连在港口的建设速度及港口功能的全面性上已经略处劣势,如不再奋起直追,全面客观地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劣势,则就要退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行列。目前,大连所面临的状况不容乐观,国外强手云集,国内竞争激烈,到底能否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激烈竞争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本文从重新定义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入手,剖析新阶段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所涉及的因素,利用SWOT分析法科学地分析了大连港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竞争中的优劣势。把“集聚”的概念引入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战略中,结合区域互动发展理论,创新性地提出“组合港”战略,并强调经济腹地与港口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最后,根据大连目前实际和港口竞争力涵盖的因素,提出了整合大连港内部资源,提高硬环境竞争力和软环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因此,本文从整体的观点和系统的思想出发,注意应用动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大连港面临竞争的内外环境为依据,选择合适的理论做为基础,力求从大连港自身找出束缚其竞争力充分发挥的原因,并结合相应的战略理论提出建设性的战略措施。我们应清楚地看到曾经因港口优势辉煌的大连,目前正肩负着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压力,这不仅是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力举措,也是时代的需要。本文对提升大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研究对大连能否在竞争中取胜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航运中心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将XML的树形结构转换为元表这种数据结构,提出XML元表、结构统计表的概念及其生成算法,结合元表来保存XML文档的结构数据,设计一种基于元表的可查询XML压缩方法MTQC(MetaTabl
<正> 一、深圳出口贸易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深圳出口贸易快速发展。1995年,全市出口总额达205.3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50%,年递增率达22.5%。其中市属企业和中央、省属企业的出口
<正>0引言90DU30A型组装式空调结构见图1。压缩机型号为06EA575,制冷量为95 kW,制冷介质为DuPont SUVA 404A(H62),压缩机功率为22kW;冷却海水进水温度≤32℃,海水流量为20 m~
介绍了中国煤层气资源概况及发展前景,分析了煤储层及煤层气井的特点、固井的难点以及前期固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固井技术对策。指出固井时不能照搬国外的成功经验,应考虑中国不
《医医病书》乃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74岁亲手所订,共72则,其目的一是补《温病条辨》之不足,二是针砭时医、俗医所误。书中重视顾护脾胃,对月经病的治疗,推崇"调经先以胃气为
<正>2015年3月31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发布了?2014年度《普惠金融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这两份报告全面展示了邮储银行坚持"人嫌细微,我宁繁琐"的经
农民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产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群体,长期以来,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贡献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农民工所面临的技术短缺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维纳滤波的波达方向估计算法.利用均匀等距阵列的互相关向量处于信号子空间内的特点,采用多级维纳滤波得到了一种不需要期望信号和特征分解的信号子空间估
近年来,温州经济增长乏力除产业结构问题,更大的原因是科技创新能力问题。作为科技部门,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科技服务,不仅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更是科技部
文章主要讨论无线局域网(WLAN)如何接入软交换系统,通过对WLAN技术标准、网络架构及承载能力的探讨,揭示了软交换系统无线应用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有前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