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4年澳网夺冠后,费德勒首次问鼎世界第一。之后又在温网和美网五连冠,创造ATP历史连续237周单打排名世界第一的最长纪录,坐拥19座(截止到2017年底)大满贯冠军奖杯,一次次刷新着网坛的纪录。而拥有这样辉煌成绩的费德勒在对战纳达尔时却胜少负多,两人职业生涯至今(截止到2017年底)共交手38次,在2004年至2014年的33次交手中,费德勒10胜23负,其中有3次遭到纳达尔的5连败。但是在2015年和2017年的5次交锋中,费德勒却史无前例的连续取得5次胜利,那么在这之中费德勒的技战术有何变化?文章在费德勒和纳达尔对决的38场比赛中选取了29场,并根据前人对费德勒竞技状态的研究将29场比赛分为巅峰期(2004—2007年)、下滑期(2008—2011年)、反弹期(2012—2014年)、特例期(2015—2017年)4个阶段,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在巅峰期、下滑期、反弹期费德勒在平分区一发球内、外角的使用率有显著差异(P<0.05),外角使用率明显高于内角使用率;在特例期,费德勒在平分区一发内、外角的使用率均衡,使纳达尔难以判断发球方向,发球效果最好。2、费德勒在特例期中,发球局第三拍各技术的得分效率表现最好,说明费德勒在特例期加强了发球局第3拍的进攻,加快了比赛节奏;在三个时期的红土比赛中,费德勒发球局第三拍各技术的得分效率明显低于硬地和草地,说明红土比赛中发球阶段的优势不大。3、由于纳达尔的发球方向多以费德勒的反手区为主,但在特例期费德勒的反手接发球能力明显提高,使得纳达尔的发球赢球率大大降低。4、费德勒在硬地场和草地场接发球的第四拍回球落点更多偏向纳达尔的反手后场,但红土场落点偏浅,容易遭到纳达尔的进攻。5、在相持阶段中,费德勒在特例期正手变线能力与巅峰期、下滑期、反弹期没有明显差别,但是反手变线的得分效率明显提升。6、费德勒在特例时期相持阶段的拍数达到最低,说明费德勒特例时期加强了进攻能力,避免与纳达尔的多拍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