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盲蝽蟓是一类重要的农业害虫,其种类繁多,寄主广泛,不仅对棉田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对多种果树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论文通过对河北省不同地区多种果树盲蝽蟓的系统调查,初步明确了河北省果树盲蝽蟓的种类和发生动态,筛选比较了几种绿盲蝽监测技术,并采用性诱剂的方法,监测了河北省果树绿盲蝽的发生动态,另外,还分析比较了两种绿盲蝽信息素在葡萄园绿盲蝽防治中的应用。主要结果如下:1.河北省为害果树的主要盲蝽种类为绿盲蝽,另有少量三点盲蝽。除草莓外,河北省主要果树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绿盲蝽为害,其中枣树受害最重,其次为葡萄,苹果树、梨树、桃树、杏树和李树上绿盲蝽发生数量很少。在调查的三个地区中,三个地区的绿盲蝽发生数量昌黎地区最高,保定地区其次,沧州地区发生数量则最低,分析原因这与当地果树的种植模式、防治措施和当地农民对盲蝽蟓的认知程度有关。2.河北省果树上第一代盲蝽蟓的发生时期基本都在4月底至5月初,随着果树的萌芽出蛰为害。5月底第一代绿盲蝽开始羽化为成虫,在食源不足的情况下,绿盲蝽会逐渐迁移到其他作物上发生为害。如食料充足,绿盲蝽将一直在果园的果树和杂草等寄主上存活。8月底9月初绿盲蝽则陆续回迁至果园产卵越冬。3.本论文在对河北省果树盲蝽蟓的监测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目测法、盘拍法、扫网法、色板诱捕法与性诱剂诱捕法。其中,目测法和盘拍法较适合初期对第一代绿盲蝽若虫的监测。性诱剂诱杀法性诱剂诱捕法对成虫的诱集作用明显优于扫网法、色板诱捕法和目测法。4.河北省保定地区葡萄园的不同性信息素处理区的绿盲蝽种群越冬产卵调查表明,悬挂性诱剂的果园,绿盲蝽的产卵量稍高于未经任何处理的果园,而悬挂性干扰剂的果园其产卵量则远远低于其他两个处理的产卵量,这一结果表明性干扰剂可望在果树绿盲蝽的绿色防治中发挥更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