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型作家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1932-2016)在“丹纳讲座”上首次提出“过度诠释”(overinterpretation)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指出“过度诠释”的危险性,并力图将诠释限定在合理的范围。艾柯的学术理论与小说作品相辅相成,其诠释学理论指导、规范了小说创作,而小说则是对其理论的实践与丰富。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以《玫瑰的名字》和《傅科摆》为中心,将艾柯提出的“过度诠释”问题放置在他的文本世界中进行考察,以期更具体地探讨和呈现诠释与“过度诠释”之间的关系,以及艾柯提出的“过度诠释”问题的意义所在。 本文在梳理艾柯诠释学思想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西方的诠释学传统和时代要求方面说明诠释是一项必需的任务,指出“过度诠释”会导致文本意义陷入虚无主义的危险性,同时,阐述艾柯符号学与诠释学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艾柯提出的“过度诠释”问题,本文对《玫瑰的名字》和《傅科摆》两部作品进行文本细读,从神秘宗教和科学理性的视角对“过度诠释”进行考察,并集中论述了艾柯提出的“过度诠释”问题的意义及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