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扰素是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同种细胞中具有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干扰素诱导产生的p200蛋白家族成员高度保守,包括6个鼠源成员,分别是p202a、p202b、p203、p204、p205和p210,以及4个人类来源的成员,分别是IF116.MNDA、AIM2和IFIX。该蛋白家族成员至少含有一个羧基末端HIN结构域和氨基末端Pyrin结构域,与细胞增殖和存活及分化有关,家族中的每个成员其C末端含有一个或几个特征性200氨基酸结构域。p204是p200人源成员IFI16在小鼠中的同源蛋白,含有640个氨基酸,表观分子量为72kDa。其N末端(aa1-216)有核定位信号和核输出信号,其C末端含有两个保守的200氨基酸片段,pRb结合基序定位其上。p204与抑癌蛋白pRb协同调控细胞分化,与其他转录因子协同作用调控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并作为原癌蛋白K-ras的负反馈抑制因子参与机体的生理调控。因此,p204在肿瘤免疫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p200家族蛋白通过与多种细胞因子或转录因子结合并反应,广泛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衰老和凋亡,其异常表达与许多疾病相关,如免疫性疾病、炎症和肿瘤相关疾病,在自身免疫反应、抗病毒及抗癌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p200蛋白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有助于深入研究其功能和临床应用。本实验以C57小鼠为实验模型,采用RT-PCR技术检测小鼠早期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胚胎和成体不同组织中p202,p204,p205和p210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p204基因与p210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的第9天表达量达到最高值,随着胚胎发育时间的增长,两者的表达量均持续下降,在第19天又有少量回升,p204基因与p210基因的表达模式基本一致。p202,p205及p210在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在胸腺组织中的表达量,心脏组织表达量最低。p202在胸腺、心脏、脾脏中老龄组表达量高于幼龄组。p205在胸腺、心脏、脾脏中老龄组表达量高于幼龄组,在脾脏中则相反。p210在心脏、脾脏中老龄组表达量高于幼龄组,可能是因为p210与炎症有关,老龄鼠受外部环境干扰造成的。在胸腺中则相反,是因为胸腺随着小鼠年龄增大逐渐萎缩的缘故。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可知p200蛋白家族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其家族成员不管是在幼龄期还是老龄期,在造血组织脾脏中表达最高,心脏中表达最低,这可以解释为什么p200蛋白家族成员先是在造血组织中后来才陆续在别的组织中发现的。通过p200蛋白家族成员在免疫相关组织中高表达可知该家族成员与自身免疫高度相关,而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达量不一致,推测其表达可能与小鼠的免疫器官的发育状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