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OPN与VEGF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OPN与VEGF在原发性肝癌侵袭性方面的作用。方法:本课题基于肝癌切除术后的病理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8例肝癌组织标本中OPN和VEGF的表达,并以其中的11例癌旁组织做对照。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AFP值、肝硬化程度、HBsAg、Child-Pugh分级、癌栓、肝内外转移、肿瘤包膜、肝被膜是否被侵及、肿瘤的数目、肿瘤直径、TNM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指标。分析OPN和VEGF与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OPN定位表达于细胞胞浆中,呈棕黄色或棕褐色。在48例肝癌组织中,其中有34例组织OPN表达为阳性,OPN的阳性表达率为70.83%。在11例癌旁对照组织中,仅有2例表达为阳性,其阳性表达率为18.18%。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0.43,P=0.001)。有肝内外转移的肝癌组织中OPN的阳性表达率(92.31%,12/13)高于无肝内外转移的肝癌组织(62.86%,22/35),P=0.046;肝癌伴癌栓形成,其OPN的阳性表达率(100%,8/8)高于不伴有癌栓形成的阳性性表达率(65%,26/40),P=0.047;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的肝癌组织,其OPN阳性表达率(80.65%,25/31)高于包膜完整的肝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52.94%,9/17),P=0.043;肿瘤组织生长侵犯肝被膜的,其OPN的阳性表达率(85.71%,18/21)高于肝被膜未被肿瘤组织侵犯的病例(59.26%,16/27),P=0.045;肿瘤直径≥5cm的OPN阳性表达率(82.14%,23/28)高于肿瘤直径<5cm的阳性表达率(55%,11/20),P=0.041;肝癌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OPN阳性表达率(86.36%,19/22)高于Ⅰ、Ⅱ期的病例(57.69%,15/26), P=0.029。OPN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AFP、肝硬化程度、HBsAg. Child-Pugh分级、肿瘤数目及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其P值均大于0.05。2.VEGF定位表达于细胞胞浆中,呈棕黄色或棕褐色。在48例肝癌组织中,其中有32例VEGF表达为阳性,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在11例癌旁组织中,仅有2例表达为阳性,其阳性表达率为18.18%。其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615,P=0.003)。有肝内外转移的肝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92.31%,12/13)高于无肝内外转移的肝癌组织(57.14%,20/35),P=0.022;肝癌伴癌栓形成,其VEGF的阳性表达率(100%,8/8)高于不伴有癌栓形成的阳性性表达率(60%,24/40),P=0.028;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的肝癌组织,其VEGF阳性表达率(77.42%,24/31)高于包膜完整的肝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7.06%,8/17),P=0.033;肿瘤组织生长侵犯肝被膜的,其VEGF的阳性表达率(85.71%,18/21)高于肝被膜未被肿瘤组织侵犯的病例(51.85%,14/27),P=0.014;肿瘤直径≥5cm的VEGF阳性表达率(78.57%,22/28)高于肿瘤直径<5cm的阳性表达率(50%,10/20),P=0.038;肝癌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VEGF阳性表达率(86.36%,19/22)高于Ⅰ、Ⅱ期的病例(50%,13/26),P=0.008。VEGF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AFP、肝硬化程度、HBsAg、Child-Pugh分级、肿瘤数目及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其P均大于0.05。3.在48例患者中,OPN和VEGF均为阳性表达的有30例,均为阴性表达的有12例,OPN阳性而VEGF阴性表达的有4例,OPN阴性而VEGF阳性表达的有2例。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OPN和VEGF两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3,P<0.001)。结论:1.OPN、VEGF与肝癌的大小、包膜是否完整、肝被膜是否被侵犯、肿瘤的临床分期、有无肝内外转移及癌栓密切相关,这些临床特点与肝癌的侵袭性有关,提示OPN、VEGF在肝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OPN和VEGF在肝癌侵袭转移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相互影响。2.联合检测肝癌组织中OPN和VEGF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肝癌患者病理组织学特征及预后。3.OPN与VEGF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及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重要的可能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