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发展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门的关注,健康的金融体系作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也已经形成一种共识,而不良资产问题作为金融体系中的一大顽疾,一直在威胁着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从而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这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并在评析国内外处理不良资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消除不良资产的政策建议。文章首先从金融契约理论层面简析了不良资产形成的一般性原因,在笔者看来,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本质上是金融契约履行的违约及其制度安排的损害。其次,笔者在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体制运行的某些特殊性,探讨了不良资产形成的某些带有中国痕迹的特殊原因,就这些原因的形成而论,它包括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痕迹的制度安排、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双重性、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市场风险、法律制度的缺陷等。再次,文章对其他国家(如日本、美国、瑞典等)治理不良资产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着重从业务多元化、措施实施的及时性、注资和设立资产管理公司以剥离问题银行的不良资产、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以及金融契约创新等方面,分析和研究如何提高银行的风险和控制水平。作为对理论研究的分析补充,本文评析了目前国内处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认为目前国内采取的注资国有银行、组建资产管理公司、设立监管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实行股份制改造等措施,虽然在治理我国的不良资产问题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而有待进一步改善。最后,基于不良资产问题的一般性原因和特殊性原因的分析以及国内外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教训总结,提出了一些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若干政策建议。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有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分析,或许有助于全面地理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根源,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倘若本文的分析抓住了我国金融业中某些症结性问题的分析主线,本文的某些分析结论也许对不良资产问题提供一些对学者进一步研究该问题的启发式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