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在南国“奇文郁起”,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此后,“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由汉魏到明清,骚体文学的模拟创作一直绵绵不绝,成为一种传统,几乎贯穿了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形成了上有源而下有流的相对完整的体系。但由于拟骚之作在产生之初,便不断遭到非议,因此骚体文学就很少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然而,客观事实是骚体文学传统蔓延了上千年,这一传统是怎样形成、变化的,屈骚何以能影响数千年学人,历朝历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用骚体表达情志。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采用追本溯源的方法,从骚体文学传统的源头开始清理,对骚体文学传统的形成和流变进行了研究。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解决骚体的界定问题,针对前辈学者的研究状况,利用古籍资料,提出新的见解,并指出骚体的界定和骚体文学传统的内在联系。第二章着重考察骚体文学的第一个高峰,同时也是骚体文学传统的形成期——两汉。利用这一时期骚体文学作品的结集,探讨骚体文学传统的最初形态。第三章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骚体文学的第二个高潮——宋代,结合宋代骚体文学作品结集,分析宋代骚体文学传统的独特风貌,由此可见从汉到宋,骚体文学传统的流变。第四章根据前面对骚体文学发展状况的研究,追根问底,进一步探讨骚体文学传统的生成机制。 希望通过源头的清理以及两大高峰之间的对照,骚体文学传统的源流正变,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