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抗战小说英雄叙事的转变——从“十七年”文学到“新时期”文学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ye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英雄、颂英雄,关于英雄的文学作品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当代抗战小说英雄叙事以题材上的独特性,具备了区别于其他题材作品的鲜明个性。   以中国当代抗战小说为框架,笔者发现英雄叙事呈现出高扬、重构的独特景观。“十七年”的抗战小说英雄叙事高扬英雄主义品格,原因是当时文艺政策的直接推动和政治社会心理的表达,主要表现为与战争、战斗直接联系,英雄塑造的理想化追求,宣讲式的话语风格和强大的政治教育功能。新时期是抗战小说英雄叙事在经历“十七年”和“文革”后的自觉转向阶段,主要表现在这一阶段英雄叙事对于人性的高度重视,比如不回避英雄身上的缺点、结合英雄叙事反映“文革”给人们带来的“伤痕”、重视英雄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等。从更加人性的抒写中实现了对传统的超越,完成了对英雄的重构,塑造了许多符合时代精神以及现代人们心里需求的当代英雄。   在绪论中,首先阐述抗战与抗战小说的关系,进而探寻英雄与英雄叙事的关联以及英雄叙事与小说创作的活动关系,然后再对中国抗战文学英雄叙事的研究现状作一个总体的概述,从而为具体深入地探讨当代抗战小说的英雄叙事奠定必要的基石;上编、下编分别从抗战小说英雄叙事的文化语境、审美特征以及英雄叙事样态来阐述“十七年”抗战小说、新时期抗战小说的英雄叙事风格及审美特征,历时性的透视当代中国抗战小说的英雄叙事演进历程;在结语中则从人道主义的复归、战争本体观的回归和英雄理念的转变等几个方面来简要分析当代抗战小说从“十七年”到新时期的转变原因。   通过描述英雄叙事在中国当代抗战小说的变化过程,本文试图说明这种变化过程不但同政治、社会、历史、文学思潮有关,而且始终同英雄之崇高、人之人性等因素紧密相联。
其他文献
《美国人》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作品,被认为是詹姆斯国际题材写作系列中重要的一部作品。本文旨在从小说中体现出的“光”和“墙”这两个基本意象入手,分
以水稻秸秆为厌氧发酵原料,在中温(37℃)湿式批次发酵条件下,考察了低温冰冻预处理在不同温度(-5,-18,-40,-60℃)和不同时间(12,24,36 h)下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气性能影响.
采用典型硫化物、含磷材料、含钙碱土类材料、黏土矿物等,对2种含锌(Zn)、镉(Cd)复合污染废渣进行稳定化,考察了各种材料对废渣中共存砷(As)的作用效应,利用H2 SO4-HNO3浸提
运用GIS软件及克里金(Kriging)插值等方法分析合肥城市圈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根据合肥市环境监测历史数据、地面气象站点数据及历史气象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
笔者尝试截取晚清散文中的一类即晚清以来大兴的域外游记作为研究对象,来勾勒中国散文现代转变的一个侧影。当然,本文的研究主体是晚清域外游记,通过它来展示中国散文转变中的流
学位
应用1套改良型水质综合指数法对3种不同类型的饮用水水质进行评价.将选取的26项检测指标按照卫生学意义分为5大类,并对各分类指标赋权.选用内梅罗法和最差因子判别法与五色等
为了促进科学减排、精准防治大气污染,选取PM2.5、PM10、SO2、CO、NO2、O3作为评价因子,通过熵权法建立污染因子权重集,以扩展后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基础,通过计算各评价因
遵义湘江河是流经遵义市主城区的典型城市河流,为评价遵义湘江河的汞污染状况,系统采集河流表层底泥并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沉积物汞含量为0.131~3.132 mg/kg,平均汞含量为1.0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