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同步性的影响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h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标准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最佳AV间期。 2.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比较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同步化功能开放和关闭时患者心功能和心室同步性的即刻变化。 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00年3月至2006年5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 入选标准:(1)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3)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mm);(4)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LVEF≤0.35);(5)QRS波≥120ms。 排除标准:(1)重度主动脉瓣返流;(2)全身性感染性疾病;(3)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5)严重水和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6)急性疾患之极重期;(7)心房颤动。 2研究方法2.1详细记录患者一般病史资料,包括住院号、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血压、心电图、起搏器安装时间、起搏器的型号。 2.2术后随访:2.2.1优化AV间期:患者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同步记录心电图,AV问期从90ms开始,每次递增10ms至150ms结束,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最大时的AV间期为优化的AV间期。同时测量不同AV间期的二尖瓣返流面积(MRA)。 2.2.2分别在同步化功能开放和关闭状态下,观察以下指标:(1)6分钟步行距离;(2)QRS波时限;(3)常规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二尖瓣返流面积(MRA)。二尖瓣口血流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充盈峰值速度(A),计算E/A值;测量QRS波起始点到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起始点的时间(Q-Ao)、QRS波起始点到肺动脉瓣血流频谱起始点的时间(Q-Pulm)及其差值。 (4)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根据12节段左室模型,测量QRS起始点距左室各节段峰值收缩时间(Ts)和QRS起始点距左室各节段舒张早期峰值时间(Te)。 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得同步化功能启闭时各参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一般情况患者12人,平均年龄68.25岁,平均安装起搏器时间1.16年。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LVEF为(31.60±6.29)%。 2优化AV间期最佳AV间期为(119.17±13.79)ms,左室射血分数为(49.58±12.52)%,二尖瓣返流面积为(2.93±2.5)cm2。在确定最佳AV间期过程中,左室射血分数和二尖瓣返流面积存在负相关,r=-0.594,P<0.01。 3同步化治疗开放和关闭条件下各参数的比较3.1反映心功能的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由同步化功能关闭时(314.08±72.96)m增高至同步化功能关闭时(336.41±70.68)m(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32.25±10.19)%增高至(49.58±12.52)%(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由(60.08±10.03)mm降低至(57.25±9.55)mm(P<0.05),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由(42.50±12.16)mm降低至(34.67±11.79)mm(P<0.01),二尖瓣返流面积(MRA)由(5.17±3.05)cm2降低至(3.07±2.64)cm2(P<0.01),二尖瓣口血流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由(94.50±28.10)cm/s降低至(83.67±25.62)cm/s(P<0.05),二尖瓣口血流的舒张晚期充盈峰值速度(A)由(65.50±29.49)cm/s增高至(73.33±29.43)cm/s(P<0.05),E/A由(1.94±1.38)降低至(1.45±0.93)(P<0.05)。 3.2反映心脏同步性的指标3.2.1QRS波时限QRS时限由同步化功能关闭时(151.71±15.90)ms降低至关闭时(116.70±14.97)ms(P<0.01)。 3.2.2QRS波起始点到主肺动脉瓣血流频谱起始点的时间QRS波起始点到主肺动脉瓣血流频谱起始点的时间差值由同步化功能关闭时(46.67±16.14)ms降低至关闭时(13.75±8.16)ms(P<0.01)。 3.3.3QRS起始点距左室各节段峰值收缩/舒张时间QRS起始点距左室各节段峰值收缩时间的标准差(Ts-SD)由同步化功能关闭时(50.91±10.25)降低至(26.14±8.36)(P<0.01)。QRS起始点距左室各节段舒张早期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e-SD)由(67.50±20.67)降低至(43.29±18.01)(P<0.01)。左心室12节段TDI测量值,同步化功能开放与关闭比较,基底部的后间隔、前间隔、后壁、下壁和中部的后间隔、后壁、前壁、下壁的Ts有统计学意义,各节段的Te测量值没有统计学意义。心肌任意两个节段峰值收缩时间最大差别(Max△Ts)由同步化功能关闭时(157.10±24.65)ms降低至(84.42±30.34)(P<0.01),任意两个节段舒张早期峰值时间最大差别(Max△Te值)由同步化功能关闭时(192.58±50.26)ms降低至开放时(136.42±52.87)(P<0.01)。 结论:1.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优化AV间期后患者的心功能可改善,最佳AV间期为(119.17±13.79)ms; 2.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功能开放较关闭时患者的心功能和心室的同步性均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0-01  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的成长,而老师的教则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质量的优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备课时教师思考的重点往往是如何把知识点讲清,讲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0-02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學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班级大(一般为50~60人),程度差别较悬殊的现象,加大了教师在课堂中对提问把握的难度。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往往难于驾驭;提问少了,师生之间很难沟通,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
【摘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先学后教、合作交流、自由开放、独立自主,就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关键词】学习方式; 预习; 合作; 开放; 自主【中图分类号】G424.2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2-02  从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而课堂
研究背景老年人有其独特的生理改变:心血管储备功能不足,自主神经系统反射反应降低,呼吸功能的减退,肾功能的下降等。这些改变使老年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大大降低。而关节置
【摘要】建构式课堂中的交流展示,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落实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課堂中交流展示需要师生在课前、课中灵活调试预设与生成,磨合交流展示的方式方法,以增强交流展示的有效性。  【关键词】建构式课堂; 交流展示; 实践与认识【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4-02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形并不尽如人意。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让一篇篇美文诗意全无;层层叠叠的试卷,让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消磨殆尽。本文通过探讨情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波澜,让语文课堂流淌着情感的韵律,彰显生命的光彩。  【关键词】情感体验; 情感因素;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5-02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养,改变教学方法,努力营造有效的课堂,才能轻松,愉快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27-02  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几年多了,面对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发生着悄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5-01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校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全校教师赴已成功课改的宜川中学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学习。从2012年秋季高一年级起,我校全面进行课程改革。无论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怎样?新课程改革实施都要进行。推进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从教师教育者的角色看:我们应是积极的推动
【摘要】 就目前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中小学信技术课程教学基本上是在计算机教室里面完成的。一堂信息技术课中教师讲解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10分钟,多讲则无益。教师如何在这10分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是技术,也是艺术,激发学生兴趣,任务导学学出热情。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10分钟; 任务导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