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1-咪唑啉受体介导胍丁胺对吗啡依赖的调节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zjl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以前研究表明胍丁胺能够抑制吗啡依赖,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旨在首次提供直接证据以阐明I1-眯唑啉受体是否介导了胍丁胺对吗啡依赖的调节,并探讨I1-咪唑啉受体在受体后水平抑制吗啡依赖的可能分子机制。首先建立了共同稳定表达μ阿片受体(MOR)和I1-咪唑啉受体(I1R)的CHO细胞表达系统(CHO-μ,CHO-μ/I1细胞)。表达的MOR和I1R的Bmax值分别是1. 83±0. 13 pmol/mg蛋白和43. 59±6. 83 fmol/106细胞。吗啡长时程处理CHO-μ和CHO-μ/I1细胞,纳洛酮催促引起显著的cAMP超射和[Ca2+]i升高,形成吗啡依赖/戒断的细胞模型。胍丁胺低浓度(0. 01-2. 5μM)时通过作用于I1R而抑制吗啡长期处理cAMP超射的形成,高浓度胍丁胺(5-100μM)可能通过激活I1R和阻断L-型Ca2+通道而抑制cAMP超射的形成;而对吗啡依赖状态下cAMP通路超敏的表达没有影响。胍丁胺通过作用于I1R而显著抑制吗啡长期处理Ca2+信号通路适应性上调的形成;对吗啡依赖状态下Ca2+信号通路功能上调的表达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胍丁胺(1μM、3μM)激活I1R对吗啡依赖状态下戒断时ERK2、 CREB磷酸化水平升高和c-Fos表达增强有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文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共同稳定表达MOR和I1R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首次提供了胍丁胺通过作用于I1R而抑制吗啡依赖的直接实验证据,其分子机制可能主要是胍丁胺激活I1R抑制cAMP通路和Ca2+信号通路代偿性适应的形成,通过cAMP通路和Ca2+信号通路的整和而影响转录因子CREB和c-Fos转录活性,进而改变基因表达。胍丁胺-I1R作用系统抑制吗啡依赖主要是在依赖的形成,而对表达的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介绍了采用二元组分漂白剂对煤系伴生硬质高岭土进行漂白,白度达到85%以上,比较传统单组分漂白剂,所得高岭土白度提高5%-8%。
宋明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开宗,至明末殿军刘蕺山,前后相续六百年。六百年相对于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不能算长,但作为这五千年文明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又显的那么耀眼璀璨。本
综合分析新时期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提出从强化思想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人才队伍;整合资源优势,
期刊
海南粗榧内酯(Hainanolide,I),是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活性,该化合物有六个环、七个手性中心。采用前人的合成路线,通过分子内Diels-Alder反应合成了B、C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乳酸动态变化,并判断其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脓毒血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46例,以住院期间死亡或好转出院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三甲基乙氧基硅烷为原料水解缩合得到了乙烯基三(三甲基硅氧烷基)硅烷(即支链型硅烷)。以含氢硅油、支链型硅烷、烯丙基聚醚及1-十二烯为原料,氯铂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