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对大鼠股动脉吻合术后血管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探讨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ws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模型复制显微血管吻合术后血管修复过程,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促进吻合口血管修复、抗凝、抑制血栓形成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可能参与此过程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6~8周龄的SD(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30只,体重为250~300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大组各15只。构建模型:在大鼠腹股沟处做切口,游离双侧股动脉,切断股动脉后于20倍显微镜下采用血管两定点缝合法行股动脉端-端吻合。通血成功后测量吻合口直径,从股静脉抽取血液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测量,最后缝合伤口。实验组每天腹腔注射2.5 ml/kg丹红注射液,对照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吻合术后第3d、7d、10d将大鼠麻醉后沿原切口打开,抽取股静脉血,检测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凝血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20倍显微镜下观察吻合血管是否通畅、有无栓塞形成、血管与周围粘连情况、吻合口血管肿胀程度,测量吻合口直径及进行局部取材,评估吻合口创面愈合质量,制作大鼠股动脉吻合口处组织HE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数目。结果:(1)两组间的血小板数目比较:两组术后3d、7d和10d静脉血中血小板数目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凝血指标相比:术后3d和7d两组中APTT、FIB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d,实验组中APTT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APTT较对照组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FIB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后大体观察相比:术后实验组和对照分别发现5根和10根血管吻合口发生血栓栓塞形成,实验组术后血管通畅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半定量创面愈合评分比较,两组术后3d和7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0d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HE染色发现相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3d吻合口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和10d吻合口血管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促进吻合口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通过延长APTT产生抗凝作用减少血栓形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改善血管修复质量、维持吻合口血流通畅表现较好的应用价值。而对FIB和D-二聚体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变化不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硬件描述性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的高速发展,Verilog作为一种标准化的硬件描述性语言,被广泛地应用在数字电路和系统的设计上。同时,硬件描述性语言
目的:探讨艾灸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共设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量的不断膨胀,如何有效地分析这些海量数据已经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聚类分析方法发展至今,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视
由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为人们带来的便捷性使得人们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做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事,如支付、购物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采用生物识别实现移动智能终端的身份认证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虹膜识别由于其良好的活性
近几年来虚拟现实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模拟出的虚拟环境近乎真实,其中虚拟人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在体验内容和场景不断真实的同时,也开始
BGA(Ball Grid Array球栅阵列结构)射线图像具有低信噪比、对比度低的特征,对BGA射线图像的增强处理为后续的图像分割以及缺陷识别奠定了基础,是BGA缺陷检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及控制系统的复杂化,网络化控制系统应运而生。网络控制系统用网络来传输信号,相较于传统的控制系统,这一特点让网络控制系统具有了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提高人们消费水平的同时,带动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物流行业的主要竞争体现在物流网络规划的优劣上,构成
角蛋白是一类来源广泛,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它在可再生新材料、组织工程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再生角蛋白材料在提取过程中,受到还原剂、溶胀剂等的作用,分子间氢键、二硫键等被破坏,导致再生角蛋白材料力学性能较差,这已成为阻碍其应用的瓶颈问题。与再生蛋白质材料相比,天然存在的蛋白质材料,如蜘蛛丝、蚕丝、羊毛,均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这些蛋白质材料具有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