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加快,大量流动人口导入诸如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作为流动人口的组成部分,能够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外来产业工人群体,其随迁子女却面临着学前教育公平问题。本文介绍了户籍制度和上海市居住证制度引导下的入园政策,指出了在公办资源只供给户籍需求、民办资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外来产业工人随迁子女学前教育显现出三个公平问题:一是机会不公——入园难;二是过程不公——教育质量差;三是结果不公——与义务教育对接不畅。本文提出,外来产业工人对于流入地产业区作出了长期的经济贡献,其随迁子女应该享受流入地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在户籍制度尚未根本变革的前提下,从国家层面立法保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根据“堵疏结合”的原则,政府着力规范民办办学点,适当引导社会资源如产业区企业、集体资产等加入学前资源的办学行列;根据产业和产业工人特性,在产业集聚区科学合理规划教育资源。由面及点,本文对上海市P区A镇的外来产业工人及流入地相关部门进行了访问,对随迁子女学前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案例遗留问题,本文认为,由国家、市级、区镇三个层面分责、分类进行解决,保障外来产业工人随迁子女学前教育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