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击贪腐,实现清明吏治,是古代国家政权及仁人志士不断为之努力的历史课题。在探索反腐肃贪之策、强化官员约束与监督等方面,古人发挥才智、深谋远虑,由此产生了内涵丰富而具有特色的反腐肃贪思想以及法律制度。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传统中国的反腐败法制设计与实践也通过不断地发展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智慧与资源,对我国当下法治反腐尤其是监察、监督工作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传统中国法制反腐的研究以“点-线-面”层层演进的思路展开,即沿着抓住重要思想点,把握主要制度线,观察社会实践面这样由点向面层层推进的思路进行。总结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古代法制反腐、古代监察制度、明代监察制度以及明代巡按御史制度四个层次上的现有研究成果,是明确论文研究框架与视角的基础。传统中国法制反腐思想内涵丰富,蕴含着众多先贤深思熟虑的智慧精粹,同时对古代国家反腐败制度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法制反腐思想的探寻可从古代治国方针为以德治国,整顿治吏得以法肃贪,选官原则乃用人唯贤,促官廉洁须以俸保廉,知官赃否靠监察促廉五个方面来理解。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也是制度的文化基础。以探索古代专制国家围绕反腐肃贪所进行的一系列立法与制度设计为目的,从反腐败的不同层面与阶段,以朝代的变更为线索梳理较为重要的选官制度、回避制度、考绩制度、监察制度、薪俸制度、惩处制度,并分别对其进行评价与总结。除了制度设计,对传统中国法制反腐的考察不能忽视制度实践层面的探讨。明代巡按制度设计巧妙,既是明代监察制度的典型代表,也集中体现了古代监察制度的特色。选取明代巡按制度为实践考察角度,理清明代巡按举廉纠贪的反腐职责,阐述其职责广泛、以小制大的职权特点。从制度的发展变化及执行层面阐述明代对巡按御史的监督以及监督的失效,并分析巡按对明代吏治所起的实际作用,包括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面对明中后期巡按在实践中从止贪之官沦为贪腐之官的客观现实,从制度设计、运行机制、配套监督三个方面对巡按制度进行反思。由此,以明代巡按制度为出发点,扩及传统反腐法制的制定与执行,通过总结传统法制反腐的基本经验与历史局限,可以一窥传统中国法制反腐的双面性:选官注重品行、定法细致严密、重视异体监督、惩贪执法严厉等是其值得弘扬的一面;实践中以人治为主导,法制乃治贪工具,监督单一乏力,法律视对象实施有差是须摒弃的一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自近代至当代的国家建设过程中,反腐法制建设仍备受重视。优秀的传统反腐法制文化此时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其中的监察制度、巡按制度的诸多闪光点,对近代至当代的监察与巡视工作产生了甚为深远的影响。对接传统中国法制反腐的经验与局限,厘清古代监察制度及明代巡按制度自古至今的传承脉络,可寻得一些启示与借鉴。当前我国国家监察体制初创,已见成效且正走在深入推进改革的道路上,而作为重要党内监督制度的巡视制度实行已久,成果显著但还可完善。从我国当前监察制度与巡视制度的现实问题出发,一方面,深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可在完善制度设计、明确职能定位及注重内外监督等方面寻求改进与完善之处。另一方面,要促成巡视制度的推陈创新,可从加强巡视队伍管理、改进巡视工作方式、促进巡视成果落地等处着手,实现有底气、高效率、达实效的党内监督。我国当前监察制度与巡视制度仍在进行着对传统法制反腐成果的现代转换与应用,进一步发掘传统法制反腐的现代价值,是完善我国监察制度与巡视制度的必要途径,也是顺应民族与时代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