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内部控制作为风险防范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成为监管部门、投资者和管理层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也掀起了一股内部控制的研究热潮。怎样科学合理地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满足相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问题。文章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如何界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什么影响?基于公司治理角度如何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首先,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基础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概念进行定义,并以契约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点,阐述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相关性;然后,进一步分析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并以信号传递理论作为衡量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标的理论依据,将我国深市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划分为外部变量和内部变量,两者的得分相加即得到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接着,文章采用我国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2008-2010年度的面板数据,从公司治理视角实证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国有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及“管理层持股比例”等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最后,文章针对前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优化股权结构,保持股东相对持股模式,防止股权失衡;适当控制董事会规模,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加强董事会治理效率;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管体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文章通过规范和实证研究相结合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可以为我国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及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加强监管提供初步证据和理论上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