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课题拟结合任务相关fMRI、静息态fMRI的研究手段,分别观察正常人及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在听力任务、针刺状态和听觉刺激状态下进行针刺时的激活脑区的情况,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对针刺中渚穴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机制进行阐释,探索针刺听力相关穴位与听力任务所引起的大脑激活模式的关系,以及针刺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大脑听觉区可能存在的影响,以冀为针刺治疗本病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 方法: 收集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及耳鼻喉科门诊于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20例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病例。在病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西医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病例。所有病例组实验者分为两组(左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组和右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组,以下简称左耳聋组和右耳聋组),分别进行无刺激任务状态下(静息)、听觉刺激、针刺刺激、听觉刺激状态下进行针刺状态下扫描,并进行fMRI的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扫描实验。采用SPM软件进行功能数据预处理、统计分析和结果显示。统计分析中,采用SPM基本模式(basic model)中的单样本t检验进行组分析。观察指标:①结果指标:分别观察正常人及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在听力任务、针刺状态和听觉刺激状态下进行针刺时的激活脑区的位置及大小情况。②安全指标:扫描过程中和扫描后观察是否有断针、滞针、血肿、晕针、惊厥等;是否有主观感觉不适。 结果: 1.正常听力者无论左耳还是右耳刺激,均表现为对侧大于同侧,为对侧优势。 2.给予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正常耳刺激时,聋人听觉中枢激活程度较正常人低,纯音激活脑区与正常人相似,但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觉传导通路发生结构与功能的重组,并且重组发生于听觉皮层水平。 3.针刺听力正常组中渚穴激活图见双侧颞叶听皮层部分激活,分别为右侧初级听皮层(Brodmann area(BA)41)及左侧颞上回(BA22)。 4.针刺感音神经性耳聋组中渚穴激活图见颞叶听皮层部分激活,右耳聋组可见左侧听觉联合皮层(BA42)、左侧初级听皮层(BA41)及左侧颞上回(BA22)激活;左耳聋组可见右侧初级听皮层(BA41)激活。 5.对被试进行针刺前后激活区比较,发现右耳聋患者接受右侧听觉刺激时,在针刺后,激活区增大,其改变主要出现在双侧听觉皮层,以左侧为著。左耳聋患者接受左侧听觉刺激时,在针刺后,其改变主要出现在双侧听觉皮层,以右侧为著。这一结果提示针刺中渚穴可能增强患耳听觉能力,这将有利于解释中渚穴用于听觉障碍治疗的机理。 结论: 1.正常人和感音性耳聋者接受纯音刺激都可激活两侧大脑的听觉中枢,显示初级和次级听觉中枢都有明显激活。 2.正常听力者听觉传导通路表现为对侧优势,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觉传导通路发生结构与功能的重组,并且重组发生于听觉皮层水平。 3.在相似的条件下,与正常人相比聋人听觉中枢对纯音的反应要弱。 4.针刺中渚穴后激活体素、强度增强,提示针刺中渚穴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耳听觉能力。 5.针刺中渚穴与听觉中枢有一定的相关性,此现象为中渚穴治疗耳聋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