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包分析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问题探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d19890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分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和小电流接地系统。我国中低压电网广泛采用小电流接地系统。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是最常见的故障类型,占电网故障的比重超过80%,因此,能够及时找出故障所在线路并进行处理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然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电流比较小,故障特征比较微弱,并且容易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对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的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问题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各种选线方案的原理、优缺点和使用范围;其次阐述了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三种接地形式,并概括了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暂、稳态故障特征;然后在小波变换及小波包分解理论基础上,给出以小波包分解系数突变量最大值来确定特征频带的方法,利用暂态零序电压及零序电流乘积的方向来判断故障线路的方案;其选线过程为:首先确定小波基函数、分解尺度、采样频率和特征选线频带,然后计算零序电流与电压,最后根据零序电流及电压乘积的方向判断故障线路。  本文在Matlab7.0/Simulink仿真平台上,搭建了10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仿真模型,分别研究了故障的初相角、时间及接地电阻对选线方案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方案对小电流系统接地故障选线具有可操作性强、准确度高等特点。
其他文献
论文以某典型水电站尾水渠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工程设计提出的尽可能提高尾水渠扩散段的过流能力,实现尾水洞出口断面低水位运行的设计目标,采取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对系统稳定性要求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与无功分布密切相关,对系统进行无功优化可改善系统潮流分布,不仅保持电压恒定,还能提高系统输送有功功率
本论文结合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公伯峡水电站的建设,以电站建设期施工渡汛为研究重点,从实施出发,分析黄河上游气候特性和梯级水库群的实际运行状况,对施工渡汛中的主要问题—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