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宗祠是乡土建筑的瑰宝,代表着中国广大乡镇地区传统民间建筑的最高艺术水平和技术水平,也代表了宗祠所在区域的经济水平和文化状况。明清时期,民间宗祠在各个区域开始兴起并留下大量遗存,为我们研究民间乡土建筑提供了宝贵的样本。随着国家对乡土建筑保护的重视,学术界开始对各地区宗祠建筑做专项研究,已有大量的成果。在湖北地区,对于宗祠建筑的研究多集中于鄂东南地区,鄂西北的宗祠建筑缺乏相关成果和资料。但笔者通过前期调查,发现鄂西北地区保留有一定数量的宗祠建筑,这些宗祠散落在各地,保护状况不甚理想。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论文对鄂西北地区在明清时期兴建的民间宗祠做一个系统总结和研究。本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对论文的背景、意义做相关介绍,并对研究对象的空间及时间范围作了限定,明确本论文的研究是以鄂西北地区作为其地域背景,以明清限定其时间维度,在该限定条件下通过实地测绘调研、资料整理、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鄂西北地区的民间宗祠做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总结与梳理。第二章则是对鄂西北地区地理特征、历史渊源、文化特征作了概括性论述,并结合明清民间宗祠兴起过程来论述鄂西北地区宗祠的起源,对宗祠现状的调查结果做了相关整理。第三章,主要从宗祠的选址朝向与祠居关系、宗祠的平面布局、宗祠单体建筑的形制、宗祠单体空间特征及整体空间特征等几个方面入手,以期对鄂西北民间宗祠的建筑平面布局及空间特征做深入的总结,并讨论了其背后的地理文化因素。第四章主要分为两个板块,即鄂西北民间宗祠的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前者主要从宗祠的外立面特征、三雕及装饰元素、颜色系统及彩绘、装饰题材及文化意蕴几个方面论述,后者则是从建筑材料的选择、木构架特征、维护结构特征等几个方面论述。三、四两章合起来便是对鄂西北民间宗祠的建筑形制及空间特征的研究总结。第五章则是对鄂西北保护现状的归纳总结,从其保护状况堪忧而引出对宗祠保护的思考,并提出保护原则及策略。最后在结语部分对本次研究成果做简要的总结与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