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问题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Sampan_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视度的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覆盖面也随之扩大,相关理论的研究也就越加丰富。本文认为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在很多方面上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缺少必要的连接。目前我国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中都有相匹配的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且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学科发展。但是由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导致了年龄层次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尤其在高校和中小学衔接的问题尤为突出。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看待自己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个体系和布局中所处的位置是相一致的,最终追寻的目的也是相一致的。只有教育者之间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工作的进行和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进行大、中、小阶段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问题进行阐述和研究,以下是对每个部分的简要叙述。第一章引言,主要包括: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四大块内容。简要概括本文的选题背景,明确了研究的意义。针对文章的内容,和进行研究的切入点,进行了对国内外资料进行了查阅和文献整理,明确了文章的大致走向和研究重点。最后根据论文需要明确了研究内容,制定了所需的研究方法,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本论文的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的相关概述。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的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间接的必要性三个部分。本章清晰的解释了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的基本要求主要有:系统性与层次向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教育手段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最后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不同阶段“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全过程育人”教育理念、提高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三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教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层次性不鲜明,课程的结构设置缺乏整体性安排,教学内容上简单重复、缺乏递进性,教育工作者之间沟通与协作不够。之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且概括为: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不足,应试教育体制的不良影响,教育工作者之间未能建立有效的交流机制。第四章提高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的对策。本章主要从:强化管理部门教育教学衔接意识、制定衔接的总计划;提高教师的教学衔接意识、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建立大中小的交流互动机制、提高衔接的实效性三个部分,对于如何提高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的对策进行类详细的阐述。
其他文献
本文从云计算环境下会计信息化基本架构和数据分布入手,分析不同层次的数据安全性问题,提出不同层次数据安全保障手段及其整体安全架构。最后,通过云计算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许多问题也随之凸显,资金需求过多而筹资能力不足是制约大多数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对合作社筹资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并确定一个科学完善
在水胶比相同的条件下,制备了纯水泥混凝土、分别掺加30%和40%钢铁渣粉A(矿渣:钢渣=7:3)的混凝土、分别掺加30%和40%钢铁渣粉B(矿渣:钢渣=6:4)的混凝土,并经蒸汽养护后,测定了不同蒸养混凝土
个案报道(Case Report)作为一种学术论文文体越来越被轻视,在学术风气日渐浮气的当下尤甚,这是一种不良倾向。对个案报道类医学文献存在的认识误区已干扰到我们对它的开发和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短视频时代到来,基于这种认识,首先对短视频时代电视媒体的危机展开分析,然后从融媒体发展、精品打造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经济的迅速发展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为了保护环境,我国相继出台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企业管理以及精益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企业管理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了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
【正】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9 6号《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办法》已经2013年4月12日省人民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代省长
报纸
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技能训练最基本的依托和物质保障,近几年在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管理模式上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分析实训基地管理现状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