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人的头脑里向来受着“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的定型的教育。三皇五帝长期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但是,当中国历史进入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顾颉刚、胡适、钱玄同等人倡导的疑古思潮在的兴起,三皇五帝的信史地位遭到了动摇,甚至有“东周以上无信史”的论断。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开始加强对教育领域内的管控,在中学历史教科书方面实行一标多本的编写模式。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书写三皇五帝,是这个时代的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者和出版社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傅纬平、姚绍华、应功九、朱翊新在当时都是比较经验丰富的教科书编写者,而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正中书局、世界书局也都是比较严谨的出版社。四种版本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对三皇五帝的书写各有千秋,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也为同类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借鉴。重视并发挥史学的教化功能,是自古以来史学工作者秉承的一个优良传统。在中国古代的《三字经》、《历代蒙求》、《幼学琼林》、《鉴略》等童蒙读物中就有关于三皇五帝的书写,印证了三皇五帝在古代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进入20世纪30年代,适逢疑古思潮兴起、南京国民政府党化教育加强、新史学的进化史观和史前考古学初兴,这四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对三皇五帝的书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傅纬平、姚绍华、应功九、朱翊新四人编写的教科书中,侧重关于太古传说时代、初民生活、黄帝建国和尧舜政教的书写,对三皇五帝的书写采取了比较客观的书写方式。既符合当时国民政府的课程大纲,又达到良好的教化功能。为了更好的表达这些内容,这四种版本的教科书在体例结构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章节和子目名称都有很强的概括性,易于学生学习理解;丰富的课文注释减少了学生们的阅读障碍;多样化的习题设计能够很好达到历史教学目标。这四种版本教科书的编写正值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三皇五帝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必然会对当时中华儿女团结御辱起到鼓舞作用。即使在今天,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书写三皇五帝,也有助于培养中国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从而凝聚民族意识,树立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