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抽象名词作为名词的一个特殊范畴,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汉语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常常很难准确理解和把握。然而,以往的研究不论是在本体方面,还是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都鲜有涉及。本文旨在利用多维释义理论,为HSK抽象名词的释义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并给出具体的释义结果。本文的研究包括以下三大部分。第一,全面考察了汉语学习词典和教材中词语释义的现状,在考察的结果上总结了主要的六种释义模式。结果表明,当今汉语词语释义的趋势正由传统的元语言释义、同义或近义词释义,逐渐过渡到母语释义(在本文中指英文释义)、功能型释义,再到新近崭露头角的自然语句释义和图解释义,以及多种释义方式的组合。但是总体而言,汉语词典和教材都存在释义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不利于有针对性地对每个词语进行准确的释义。第二,考察和借鉴了西方词语释义的理论和最新理念,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抽象名词的多维释义模式。多维释义理论,即从多层面、多角度和全方位地对词语进行释义。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基于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多维性特点的分析,我们从语义、句法和语用多个维度对HSK抽象名词的释义进行了研究。语义信息即揭示其概念义,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灵活选用汉语释义、英文释义或汉英双解的形式;句法信息即揭示其具有的句法功能、能否做状语、对其他成分有无限制等;语用信息则包括语体色彩、感情色彩、使用情景和文化信息等。第三,提出了抽象名词释义的原则,建立了“HSK抽象名词多维释义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各种属性标记,体现出语言研究的系统性和一致性等特点。数据库不仅可以为对外汉语工具书编纂和教材编写中抽象名词的释义提供参考,还可以为汉语教师在教学中按不同维度开展抽象名词的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从抽象名词的特性和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出发,探讨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释义模式,打破了同一释义模式一统到底的常规,为使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词语释义更科学、更有针对性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为汉语学习词典编纂、教材编写和教学应用提供可靠的资源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