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落正在走向衰败。为了保护传承农耕文化的村落,2012年中国三部委联合发布有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立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列入名录的村落将作为重点保护和开发对象。三批传统村落中,浙江省共有176个,占据全国第三。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浙江传统村落地理信息的收集,利用GoogleEarth、 ArcGis10.2、SPSS16.0等基础平台,从其水平分布、垂直分布、交通特征以及与城镇的关联四个方面对浙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探究;基于有效性和可重复性原则确定分类标准,利用遥感图像对村落进行分类评价;搜集各村落的年代、形成原因、姓氏、人口、生产结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等资料,对不同类型的村落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了浙江传统村落类型结构及影响因素;基于类型结构,从市域及县域两个维度进行地域差异性研究;最后基于本文的数理分析结果,对浙江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提出思考和建议。本文主要有以下结论:浙江传统村落(1)水平空间分布不平衡,集中分布特点明显,可划分为四个集聚区带;垂直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2)与外界的连接交流主要依赖于一般县道、乡道、村道,然后依次为省道、主要县道、国道,同时,四个集聚带与不同等级道路的关联情况有所差异;(3)集中分布在距离县城6-25km的区域内,受外界影响小;(4)可分为平原傍水类、滨海渔村类、盆地块状类、山谷带状类、丘陵不规则类、山坳阶梯类、山坡阶梯类共七大类,每个类型村落均有其较为独特的景观特征;(5)整体类型结构以盆地块状类和山坡阶梯类为主,究其原因认为是较为封闭的环境延缓了农耕文化衰退历程且具有避世隐居的文化渊源以及农业生产需求的历史背景;(6)各地市传统村落类型结构差异性较大,同质特征不明显;各县市传统村落类型结构有明显聚类特征,可划分为15个区片;(7)保护与开发可以充分利用好其分布特征和类型特征,有针对性、有差别性地进行统筹规划、区域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