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1.羧甲基壳聚糖-锶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2.研究羧甲基壳聚糖-锶复合物对于软骨细胞的生物学功效;3.探讨羧甲基壳聚糖-锶复合物在动物体内的整体疗效。研究方法:1.利用锶离子螯合羧甲基壳聚糖的作用合成羧甲基壳聚糖锶。2.SEM/EDS用于分析羧甲基壳聚糖-锶颗粒微观形态和元素构成;FTIR对锶离子可能结合的官能团进行分析;XRD用于检测羧甲基壳聚糖-锶的化学合成性能。AFM用于检测羧甲基壳
【基金项目】
:
广州市科技计划(2017040201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羧甲基壳聚糖-锶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2.研究羧甲基壳聚糖-锶复合物对于软骨细胞的生物学功效;3.探讨羧甲基壳聚糖-锶复合物在动物体内的整体疗效。研究方法:1.利用锶离子螯合羧甲基壳聚糖的作用合成羧甲基壳聚糖锶。2.SEM/EDS用于分析羧甲基壳聚糖-锶颗粒微观形态和元素构成;FTIR对锶离子可能结合的官能团进行分析;XRD用于检测羧甲基壳聚糖-锶的化学合成性能。AFM用于检测羧甲基壳聚糖-锶的表面形貌及颗粒大小。3.细胞增殖实验(MTT)和细胞死活染色用于检测羧甲基壳聚糖-锶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毒性试验;流式细胞学实验通过定性定量检测羧甲基壳聚糖-锶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抗程序性死亡的影响;RT-qPCR通过检测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程度来判断羧甲基壳聚糖-锶对OA软骨细胞的调控;二型胶原纤维免疫荧光染色用于检测羧甲基壳聚糖-锶对OA软骨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4.SPF级大鼠行前交叉韧带离断加内侧半月板游离术构建大鼠骨关节炎模型,用微量注射器对大鼠关节腔注射4周后性动物步态分析实验,之后将大鼠处死,取大鼠的膝关节,最后进行相关后续实验:膝关节软骨大体照片,微米压痕仪力学测试,Micro-CT扫描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利用锶离子螯合羧甲基壳聚糖的成熟的原理和方法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锶,其中锶离子成功地螯合了羧甲基壳聚糖,并且均匀地分布在羧甲基壳聚糖上;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分析,锶离子很可能通过配位键结合在羧甲基壳聚糖的羟基,氨基和羧基上。2.羧甲基壳聚糖锶对软骨细胞无毒性作用,同时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RT-qPCR实验结果证实,羧甲基壳聚糖锶能显著抑制MMP9,IL-1β,IL-6等促炎基因的表达。此外,它通过下调p53基因和上调Bcl-2基因从而起到抑制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羧甲基壳聚糖锶具有能显著的抑制OA软骨细胞早期凋亡的作用;免疫荧光染色发现羧甲基壳聚糖锶还具有促进软骨细胞分泌二型胶原的功能;3.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羧甲基壳聚糖锶的功效:羧甲基壳聚糖-锶能显著的增加OA大鼠模型的膝关节软骨的厚度,同时在关节炎的早期阶段能明显的抑制炎症对软骨下骨的侵蚀。结论:本研究利用锶离子螯合羧甲基壳聚糖的成熟的原理和方法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锶,并通过相关的细胞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羧甲基壳聚糖锶的抗骨关节炎的生物学功能,为今后的骨关节炎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所有肿瘤中均位居前列。近年来,越来越多文献报道长链非编码RNA(Longno-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一个全新LncRNABF36857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
研究背景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脑肿瘤,常常出现复发并且预后极差。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辅助化疗是胶质母细胞瘤术后的标准治疗。在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低分割放疗有不亚于常规分割放疗的治疗效果,而且治疗时间更短,费用更低。然而,在全年龄段中,低分割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方法第一章: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
目的:调查广东省中山市基于学校儿童人群的性早熟患病率,特别是超重肥胖儿童的性早熟患病率。方法: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中山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等比例抽样方法,从5个城区和18个乡镇中随机抽取4个城区和3个乡镇,从抽中的城区和乡镇中随机抽取9所学校,调查1-3年级学生6696名。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评估女童乳房和阴毛发育情况以及男童睾丸体积大小和阴毛发育情况,采用视诊、触诊与
研究背景和目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s,R-NETs)是一种生长缓慢,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整体而言,R-NETs仅占所有直肠来源恶性肿瘤的1.1%-1.3%;亚洲国家R-NETs占所有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50‰。R-NETs的发现和诊断与结肠内窥镜检查手段的进步以及对R-NETs深入的了解有关。R-NETs生长缓慢、预后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率不断增加,VD目前已成为痴呆症的第二大病因,对广大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作为VD早期阶段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因此及早地发现与干预对于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然而,目前临床上尚无VCIND的针对性治疗药物,主要的防治方法是通过控制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延缓病情进展。因此,探寻
研究背景脑卒中发病后半年是患者的黄金康复时期和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已有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病耻感和抑郁两者可能互为危险因素,且两者均与创伤后成长具有内在联系,但仍需进一步验证。因此,针对脑卒中患者病耻感、抑郁、创伤后成长三者相关性的纵向研究缺乏,本研究将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1、3个月的病耻感、抑郁和创伤后成长水平进行随访观察。研究目的1.了解首发脑卒中患者早期病耻感、抑郁、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动态变化
研究背景根尖周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虽然根管治疗可以治愈大部分的根尖周疾病[1-4],但是,由于根管解剖系统的复杂性、根管内甚至根尖孔外存在的细菌生物膜、真性囊肿等因素,导致仍有5%左右的病例需要通过根尖外科手术进一步治疗。根尖外科手术是指通过彻底清除根尖周围的感染组织,使根管内病变物质和根尖健康组织之间形成屏障,阻隔病变组织继续恶化,促进根尖周愈合[5][6]。传统根尖外科手术虽然有一定的
目的:探讨稳定性(牙合)板使髁突就位与稳定后的功能运动的变化。方法:通过髁突位置指示器将正中关系位与最大牙尖交错位差异在垂直向和矢状向,以及水平向位移差分别低于1.0 mm与0.5 mm,选为对照组20名,超过此范围的选为实验组20名。使用SAM电子面弓Axioquick Recorder(Version 1.0Manual),记录下颌最大开闭口、前伸及侧方运动过程中的髁突运动轨迹。以运动学中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