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C在下颈椎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下颈椎损伤分类评分系统在下颈椎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25例下颈椎损伤患者,根据损伤形态学,神经功能状况及间盘韧带复合体(DCL)完整性三方面情况给予SLIC评分。根据评分结果,SLIC评分>4分者行手术治疗,SLIC评分<4分者行保守治疗,SLIC=4分者根据具体情况行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以此将患者分为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行JOA评分及脊髓损伤ASIA分级,对手术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及改善率行组内及组间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22个月随访,SLIC评分:>4分者13例,<4分者8例,=4分者4例,1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组治疗前JOA评分平均6.8分,治疗后随访JOA评分平均11.53分,平均改善率57%;保守治疗组治疗前JOA评分平均7.7分,治疗后随访JOA评分平均14.4分,平均改善率74.8%,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率无组间统计学差异,治疗后除3例脊髓完全损伤者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ASIA分级平均改善1.08级,手术组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   结论:   SLIC评分系统简单,易于掌握,在下颈椎损伤患者中,能有效指导临床治疗,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